孩子長不高全賴爸媽?遺傳并非影響身高的唯一因素!

編輯:zhiban | 出處: 媽媽網

  3.“大長腿”是怎樣煉成的?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生長激素刺激肝臟生長因子IGF-1,作用于長骨骨干兩端的軟骨細胞,保持軟骨細胞的繁殖能力,在軟骨內成骨,刺激骨和軟骨的生長。而關鍵五大營養素則在這一系列化學反應中,凸顯著重要作用。

  1)與身高有關的營養素

  ——組成骨骼最基本的成分,不斷增加積儲才能使骨骼得到增長,沒有足夠的鈣供給,可能導致骨骼發育不良、生長發育遲緩,影響到身材的長高,甚至使骨骼畸形生長。

  家長平日應多給寶寶食用含鈣量高的食物,例如牛奶、酸奶、奶酪、蝦皮、海帶、牡蠣、豆腐、甘藍菜、花椰菜、白菜、油菜等。如果寶寶可以從飲食中正常獲取足夠的鈣(目前國際標準為500毫克/天),便無需額外補鈣,每日補充維生素AD促進鈣吸收和骨骼發育即可,否則人體對鈣的吸收率將不足10%。但是,綜合我國的飲食結構和習慣,我國嬰幼兒整體的鈣攝入水平偏低。專家建議0-6個月寶寶根據吃奶量計算鈣質是否充足,可酌情補鈣;6-12個月寶寶建議每日額外補鈣量為150mg,1-3歲寶寶建議每日額外補鈣量為300mg(元素鈣)。

  蛋白質——蛋白質是細胞增殖的主要原料,是人體的“建筑材料”,是人體各組織器官生長發育的基礎,而且與身高生長密切相關的垂體生長激素激素、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素等,也是由蛋白質或蛋白質衍生物構成。同時,蛋白質中的酶蛋白具有促進食物消化、吸收和利用的作用。而且膠原蛋白占人體蛋白質的三分之一,是生成結締組織,構成骨骼、血管、韌帶等身體骨架的主要成分。

  生活中,肉類、魚類、蛋類、乳類均是膳食中很好的蛋白質來源。

  維生素D——維生素D是人體對鈣質吸收的幕后功臣。維生素D通過促進小腸粘膜對鈣的吸收、增加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利用、促進骨骼的鈣化等多方面完成促進骨骼發育的功效,充足的維生素D是保證最佳鈣吸收的必要條件,沒有維生素D,膳食中鈣的吸收率不到10%。

  食物中的維生素D含量很少,一般來說,補充維生素D最常見的方法是曬太陽。但是孩子的皮膚比較嬌嫩,不適宜長期暴露在太陽底下。如果使用衣服、玻璃、傘等進行遮擋,則無法很好通過太陽中的紫外線合成維生素D,所以需要額外補充。

  維生素A——對于身高和骨骼來說,維生素A發揮著比其他營養素更重要的作用。首先,維生素A能促進蛋白質生物合成,有助于細胞增殖和分化;其次,維生素A可促進骨細胞的分化和平衡,提高骨骼(尤其是長骨)生長速度。此外,維生素A還參與軟骨素、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這都與身高增長密不可分,對于身高有明顯的增高效果。

  維生素A的食物來源看似不少,但主要集中在兩大類食物:動物肝臟和深色蔬菜,但因前者是解毒器官,不宜過多食用;后者中轉化率極低,無法補充到位,調查數據顯示,嬰幼兒時期維生素A的營養攝入存在較大缺口。

  再次要強調的是,一些家長青睞于單純補充維生素D,甚至盲目相信維生素A補充過量的風險,而忽視了給孩子補充維生素A的重要性。專家指出,維生素D雖然能夠增加鈣吸收,但也僅僅是保證了基礎的骨量充足,身高的增長主要取決于長骨的生長和發育。因此,想要促進孩子身高增長,一定要重視AD同補。

  ——鋅參與體內多種酶的合成及活性,也與多種核酸及蛋白質的合成密不可分,對于促進骨骼發育有重要的作用。而且,充足的鋅可維持中樞神經系統代謝、骨骼代謝,保障促進寶寶的體格生長、大腦發育、性征發育等等。

  家長平日應多給寶寶食用含鋅量高的食物,含鋅豐富的食物有瘦肉、海產品、堅果、蛋黃等。同時,如果寶寶出現厭食、身高發育矮小、頭發稀黃等情況,而飲食又不能調整的,可以每日小劑量補鋅,每天5-10mg,這個劑量是安全的。

分享到:

av福利导福航大全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