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膿性腦膜炎,又稱化腦,是小兒時期常見的由化膿性細菌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急性感染性疾病,以嬰幼兒發病居多。病原菌常見為腦膜炎雙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及肺炎鏈球菌等,隨發病年齡而異。
目前,化膿性腦膜炎仍然是全世界高發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疾病之一。不同國家和區域的流行病學情況不盡相同。美國的發病率為3/(10萬*年),而發展中國家的發病率更高,可能與缺乏疫苗接種有關。一般來說,化膿性腦膜炎的潛伏期為1~7日,臨床上按病情及表現,化膿性腦膜炎可以分為三型:
1、普通型
90%的病例會急性起病,呈現上呼吸道感染癥狀,如咽痛、流涕,進入敗血期后出現高熱、畏寒、寒戰。70%的病例皮膚粘膜出現暗或紫紅色大小不等、分布不勻的瘀點、瘀斑。1~2日后進入腦膜炎期,出現顱內高壓,表現為頭痛加劇,嘔吐頻繁(呈噴射狀)及腦膜刺激征(即頸項強直,角弓反張克、布氏征陽性),血壓升高,常有怕光、狂燥甚至呼吸衰竭等。
此外,身痛煩躁不安、表情呆滯等毒血癥表現,也是普通型腦膜炎患者會出現的癥狀,嚴重者甚至還會出現瞻望、昏迷。嬰幼兒(2歲以下)因顱骨縫及囟門未閉,腦膜炎癥狀常不典型,表現為高熱、嘔吐、拒食、哭鬧不安,甚至驚厥,雖無腦膜刺激征,但前囟門飽滿有助診斷。
2、暴發型
這種類型的化腦多見于兒童,病情兇猛,如不及時搶救可于24小時內死亡。常高熱、頭痛、嘔吐、嚴重精神萎靡、意識障礙、時有驚厥、少尿或無尿,患腦實質損害令患者迅速進入昏迷,驚厥頻繁,肢體偏癱,血壓高,一側瞳孔散大,對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很快出現呼吸衰竭而死亡。
此型又分為暴發休克型和暴發腦炎型。休克型除普通型癥狀外,其突出表現為全身中毒癥狀,精神極度萎摩,有面色蒼白,四肢冰冷,皮膚出現花紋,尿量減少,血壓下降,腦脊液多澄清,細胞數略增加或正常。此外,還要注意的是血培養及淤點涂片為陽性。而暴發腦炎型,最突出表現為:劇烈頭痛,煩躁不安,頻繁嘔吐,抽搐,迅速昏迷,最終發生腦疝,呼吸衰竭。同時具有休克型和腦炎型癥狀者為混合型,病死率極高。
3、輕型
這種類型的化膿性腦膜炎,僅出現皮膚粘膜出血點,涂片染色可發現病原菌,此型多見于兒童。大多是急性起病,好發于嬰幼兒和兒童和60 歲以上老年人。
化膿性腦膜炎是一種由細菌感染引起的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其癥狀多表現類似,但根據患者的年齡、病情嚴重程度及病原菌的不同,具體表現可能有所差異。以下是化膿性腦膜炎的主要癥狀及相關臨床表現:
化膿性腦膜炎的早期癥狀通常表現為感染相關的體征,包括:
腦膜刺激征是化膿性腦膜炎的重要臨床特征,主要包括:
需要注意的是,新生兒、老年人或處于昏迷狀態的患者,腦膜刺激征可能不明顯或缺失。
顱內壓增高是化膿性腦膜炎的常見表現,主要癥狀包括:
在嚴重情況下,顱內壓顯著升高可能導致腦疝的形成,這是一種危及生命的急癥。
部分患者可能出現局灶性神經功能損害的癥狀,包括:
某些類型的化膿性腦膜炎可能表現出特殊的臨床特征,例如:
化膿性腦膜炎是一種嚴重的感染性疾病,早期識別和及時治療對于改善預后至關重要。了解其典型癥狀和臨床表現,有助于早期診斷和干預。
化膿性腦膜炎是一種由細菌感染引起的嚴重中樞神經系統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軟腦膜和蛛網膜下腔的炎性病變。了解其致病原因和病理機制對于疾病的診斷和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化膿性腦膜炎的常見致病菌包括:
此外,其他可能引起化膿性腦膜炎的病原菌還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大腸桿菌、變性桿菌、厭氧桿菌、沙門菌及銅綠假單胞菌等。
不同病原菌引起的化膿性腦膜炎在病理改變上具有相似性,其主要機制包括:
化膿性腦膜炎的主要病理表現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化膿性腦膜炎是一種病理機制復雜且危害嚴重的疾病,早期識別致病菌并采取針對性治療是提高患者預后和生存率的關鍵。
化膿性腦膜炎是一種急性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疾病,其主要癥狀包括發熱、頭痛、嘔吐等。為了及時確診和治療,了解其檢查與診斷方法至關重要。以下是化膿性腦膜炎的主要檢查和診斷依據。
影像學檢查對化膿性腦膜炎的診斷和鑒別診斷意義有限,但可用于評估中樞神經系統的并發癥,如腦膿腫、腦梗死、腦積水、硬膜下積膿和靜脈竇血栓形成等。
化膿性腦膜炎的診斷需要結合臨床癥狀、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綜合分析后才能確診。早期診斷和治療對于改善預后至關重要。
化膿性腦膜炎是一種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感染,治療的關鍵在于及時、有效的干預。以下內容詳細介紹了化膿性腦膜炎的主要治療方法,包括抗菌治療、激素治療和對癥支持治療。
抗菌治療是化膿性腦膜炎的核心治療手段,其原則是盡早使用抗生素。在病原菌未明確之前,通常使用廣譜抗生素;一旦明確病原菌,應選擇針對性強的抗生素。
激素治療的目的是抑制炎性細胞因子的釋放,穩定血腦屏障,減輕炎癥反應。對于病情較重且無明顯激素禁忌證的患者,可考慮使用地塞米松。通常劑量為10mg靜脈滴注,連續使用3~5天。
對癥支持治療旨在緩解患者的癥狀,改善病情。常見措施包括:
化膿性腦膜炎的治療需要綜合考慮病因、病情和患者個體差異,及時、規范的治療是改善預后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