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的體溫正常值因測量部位的不同而略有差異,常見的測量部位包括口腔、腋窩和肛門。以下是不同部位的體溫正常范圍:
當新生兒的體溫超過正常范圍的0.5℃時,可以判定為輕微發熱。如果體溫不超過38℃,稱為低熱;超過39℃則為高熱。
新生兒的體溫會因時間和活動狀態的不同而有所波動,這是正常現象。例如:
家長可以通過記錄和觀察寶寶的體溫曲線,了解其體溫波動是否處于正常范圍。如果體溫長期異常波動,建議及時咨詢醫生。
在測量新生兒體溫時,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如果發現新生兒體溫異常,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新生兒體溫的正常范圍因測量部位和時間段而異,家長應掌握正確的測量方法,關注體溫波動情況,確保寶寶健康成長。
本文內容參考自:世界衛生組織(WHO)、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
一般情況下,我們是通過有手觸摸寶寶的身體來感受寶寶體溫變化狀況,一旦發現寶寶有輕微發熱現象,就會考慮用體溫計來給寶寶測量體溫,這時候就一定要注意測量體溫的方法,方法不當,測量出來的數據肯定是有誤差的。那么如何給新生兒測量體溫呢?
1、頭部溫度貼。對于不配合的寶寶,普通的溫度計一定是沒辦法好好測量了,而頭部溫度貼,只要將它貼在寶寶的頭部就好了,使用起來十分方便,不過如果寶寶不喜歡有人按著頭的話,這個方法也不管用了。
2、腋下測溫法。這個跟我們平時測體溫是一樣的了,先將寶寶的衣服松開,然后把體溫計的水銀頭放在寶寶腋窩中間,然后注意寶寶手臂不要亂動,一定要幫助寶寶好好把溫度計夾住。5分鐘之后拿出讀數,這期間還要注意不要讓寶寶著涼。另外,如果寶寶腋下有汗水,注意先擦干再進行測量。
3、頸部測溫方法:將體溫表水銀端橫放于頸部皮膚皺褶處,調整頭部位子,挾住固定體溫表,至少測溫5分鐘,能測10分鐘更好。頸部測溫不易固定,受氣溫高低影響也較大,準確性比腋下測溫更差。
4、肛門內測溫方法:先用酒精棉球消毒肛表水銀端,再抹上少許食用油(煮沸后冷卻),加以潤滑,緩緩插入嬰兒肛門約3厘米,持續測溫3分鐘,所測體溫正常值37.5C左右,冬季體溫不足的新生兒肛表體溫可在36C左右。
5、采用紅外線探頭測耳溫,只需1秒鐘即可測得比較準確的體溫,可用于新生兒推廣應用。
雖然說新生兒體溫會根據新生兒的活動狀況發生一些變化,但同樣的還會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如:
1、當外界環境溫度過高時(尤其是夏季)。寶寶在麻麻的懷抱中待得太久的話,體溫也是會上升的。不過這種發熱的時間不會太長,只需要麻麻們將寶寶放在涼爽的地方,用扇子扇一下就好了。
2、當寶寶穿得很多的時候(尤其是冬季)。在季節變化多端的時候,麻麻們常常會給寶寶穿很多的衣服,避免寶寶受涼,這時候寶寶的體溫也會出現升高的現象,這時候麻麻們需要適當給寶寶減少衣服。
3、有少數新生兒在出生后的3—5天內會出現所謂“脫水熱”或稱“一次性發熱”,體溫可升至39℃—40℃,往往持續幾個小時甚至1—2天,新生兒可伴有面部發紅、皮膚干燥、哭鬧不安等,這是由于水分攝入過少、室溫過高或衣被太厚所致。通過多喂母奶或喂點溫的白開水后,體溫會很快就降下來。
新生兒體溫偏低,是指核心(直腸)體溫小于35℃,主要表現為體溫過低、體表冰冷、反應低下等癥狀。當寶寶長期處于體溫偏低的狀態,很有可能影響到寶寶一些器官組織的損害,進而引發更嚴重的危害,甚至威脅到寶寶的生命。那么當寶寶體溫出現偏低癥狀時該怎么辦呢?爸爸媽媽們這時候真的不要閑著,試著采用以下方法來讓寶寶體溫恢復到正常值吧!
1、將寶寶的房間溫度調控在18-22℃范圍內,讓寶寶處在一個相對溫暖的環境中。
2、注意挑選新變化或者是柔軟舒適的棉布制作而成的衣物、被子等,給寶寶起到很好的保暖作用。
3、經常摸一摸寶寶的四肢,如發現手腳冰涼,那么說明保暖措施還不到位,需增加衣物或將他抱在懷里,給寶寶取暖。
如果上述措施都無法令寶寶體溫回升,那么最好是趕緊把寶寶送到醫院進行診治!
當寶寶長期處于高溫環境中,或者是穿過多衣物時,很有可能出現體溫過高(體溫大于在37.4℃)的情況,這時候將寶寶放到涼爽的地方,或者是減少衣物就能夠讓寶寶體溫降下來了,但有時候,寶寶發熱還有可能是疾病引起的,這時候爸爸媽媽們要格外的注意了!
當寶寶體溫出現過高時(體溫大于在37.4℃),媽媽們可以看看寶寶是不是活動量過大、外面溫度過高、穿的衣物過多,如果都不是,那么就要考慮是否為疾病引起的了。
當寶寶發熱的時候,如果是外界因素引起的,媽媽們相對應的采取適當的措施就可以給寶寶降溫了,而如果是疾病引起的,就要注意分情況進行治療了。
如果寶寶體溫在38℃以下,可以用物理降溫方法,如打包散熱”、降暖箱箱溫等。不建議給新生寶寶用退熱藥,因為一般常用的退熱藥對新生兒常有一些毒副作用。
如果寶寶是脫水熱時,要喂5%或10%的糖水,必要時可靜脈補液。有感染的寶寶,可選用適當的抗菌素治療。如果寶寶體溫超過39℃時,應該到醫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