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月經周期通常為28至30天,但也有部分女性的周期略有偏差。只要周期具有一定規律性,通常被認為是正常的。
正常的月經量一般為30ml至60ml,平均約為50ml。月經血的顏色通常為暗紅色,其中混有脫落的子宮內膜小碎片、宮頸粘液及陰道上皮細胞。
當月經量超過60ml,甚至達到80ml至100ml時,即可定義為月經量多。
通過更換衛生巾的頻率可以直觀判斷月經量是否過多:若每天需要更換4至6片衛生巾且每個周期使用不超過兩包衛生巾,則為正常范圍;若每次月經需使用三包以上衛生巾且每片都濕透,則可能屬于月經量過多的情況。
月經血的主要成分包括血液、子宮內膜碎片、生物因子及各種活性酶。正常情況下,月經血呈暗紅色且不凝固,這主要是由于纖維蛋白溶解酶的作用。
然而,在某些情況下,月經血中可能會出現小凝塊,即血塊。這種現象在大多數情況下是正常的。
若血塊呈紫暗色或接近黑色,質地粘稠,或呈豬肝色塊狀,則可能提示月經異常。這種情況通常與月經量多同時出現,需引起注意。
月經量多且伴隨異常血塊可能提示身體存在某些問題,建議及時就醫以明確原因并進行必要的治療。
女性月經的周期為28~30天,一般是一個月來一次,而少部分女性,卻出現了一個月來兩次月經的情況,這是怎么回事呢?
醫生表示,一個月來兩次月經有可能是非月經期陰道出血,一般有以下幾種情況。
1、“排卵期出血"。西醫叫排卵期出血,中醫稱之為“經間期出血"。有些人僅是少量的咖啡色分泌物,一般持續半天或2—3天,最多不會超過7天,可伴有輕微的排卵痛和腰酸。如果癥狀輕的可以不治療,但如果癥狀明顯,有可能影響生育就應該治療了。
2、功能性子宮出血。它的表現通常是月經周期不規律,經量過多,經期延長或不規則出血。由于長期出血,有些人還伴有不同程度的貧血。
3、月經延期了7—10天才有出血,也不要認為這肯定是月經來遲,應該注意觀察出血的量、色、持續時間等是否與平常的月經一樣,如果出現經血時多時少,淋漓不盡,并伴有腹痛就要留心是不是有宮外孕或先兆流產的可能;如果出血比平常多,持續時間長,痛經明顯,多見于子宮肌瘤或子宮內膜異位癥。及時就診很有必要。
4、性交后陰道有出血的現象我們稱之為接觸性出血,多與陰道炎、宮頸糜爛、宮頸息肉、早期宮頸癌、粘膜下肌瘤等婦科疾病有關。
5、有些女性在服用了緊急避孕藥也會出現陰道出血。緊急避孕藥會影響月經周期,尤其是多次重復使用者會導致月經紊亂、出血、淋漓不盡。還要提醒的是一些女性由于濫用一些含有激素的“保健品"“豐乳藥、霜"等等,也會對月經有影響。
6、一般人流或自然流產后3—7天左右陰道流血會停止,極個別人由于體質虛弱、勞累等原因會延長,但這需要由醫生來判斷。
月經過多是女性常見的健康問題,其原因因年齡、生理階段的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以25歲至40歲的女性為例,詳細解析月經過多的常見原因及相應的治療方法。
避孕方式可能影響月經量。若因避孕不當導致月經過多,可選擇口服避孕藥替代其他避孕方式,或使用含孕酮成分的子宮環。這些方法能有效減少經量。
炎癥可能導致月經量異常。輕度感染可通過充分休息、足量飲水及清淡飲食自行緩解;若癥狀持續,應及時就醫,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療。
懷孕可能導致月經異常。通過晨尿驗孕可初步判斷,但結果不完全可靠,尤其在流產前激素水平下降時。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引起月經過多的常見病因。確診需通過腹腔鏡檢查。
子宮或卵巢腫瘤可能導致月經過多。定期婦科檢查有助于早期發現和治療。
若長期月經過多且婦科檢查無異常,需考慮血液病的可能性。詳細的血液檢查可幫助確診。
內分泌失調可能導致月經異常。保持心情舒暢,避免情緒波動過大,可有效預防此類問題。
長期節食或飲食不規律會損傷脾胃,導致月經異常。應避免暴飲暴食及過多攝入生冷、辛辣食物。
生活習慣對月經健康影響顯著。注意以下幾點:
月經過多的原因多種多樣,需根據具體情況采取相應措施。定期體檢、健康飲食及良好的生活習慣是預防和管理月經異常的關鍵。
1、神經內分泌功能失調引起
主要是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功能不穩定或是有缺陷,即月經病。
2、血液病引起
月經增多也可能不是生殖器官本身的問題,而是血液病的征兆。由于月經也和其他人體出血現象一樣要受到自身凝血系統的調控。如果凝血系統發生異常的情形,比如:先天缺乏某種凝血因子的血友病患者,由于血液不容易凝固導致每次月經量大和出血時間長。而月經過多有時是女性血友病患者的惟一表現!其他常見的血液病如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等,也易于累及凝血系統使月經量增多。
如果你容易發生各種感染,經常發燒(尤其是高熱),除了月經經常性增多外,還出現皮膚瘀斑、流鼻血、齒齦出血等狀況……這些異常的出血更可能是凝血系統的問題——也就是血液病。
3、腫瘤引起
育齡女性最常見的生殖器腫瘤莫過于子宮肌瘤了。
子宮肌瘤的發病率很高,達20%~25%,但請別害怕,因為其中99. 5%都是良性的。引起月經過多的只有肌間和粘膜下兩種類型的子宮肌瘤居多。子宮內膜息肉其實是一種慢性炎癥性的病變,近年來子宮頸癌的發病率越來越高,并且有逐漸年輕化的趨勢。
子宮頸癌最初引起的癥狀是性交后的出血,這個情形在行經前后尤其突出,有時甚至可能引起致命性的大量出血。如果你出現進行性增多的月經,或合并其他月經異常如:月經周期縮短,經期延長,不規則出血,或出現性交后出血……都要及時請婦科醫生檢查。
4、子宮內膜異位引起
簡單地說子宮內膜異位癥就是原本該長在子宮壁內層的組織出現在其他位置上。這些“異位”了的子宮內膜,干擾生殖器官的各種正常功能,常常會伴隨各種月經失調——經期延長,經血過多,經前點滴出血,繼發性痛經等等。
如果你月經量逐漸增加,并且伴隨日漸嚴重的痛經;如果你在與愛人親熱的時候自覺嚴重不適甚至感到疼痛;如果你發現自己正當年而懷孕的努力卻屢遭失敗……注意,你可能已經患上了子宮內膜異位癥。
5、妊娠引起
成熟女性的異常陰道出血有時與妊娠合并癥相關,如果你的月經平時非常準時,卻無緣無故地遲到了一個多星期或十幾天,之后像開了水閘似地嘩嘩流個不停,還夾雜著比平時更多的血塊或組織物出來,時間也比平時更久些。那么,這很可能是一次小型的流產事件。
類似的事件更常發生在人工流產(無論手術或藥物流產)以后,尤其是做藥流后,有5%~10%的機會發生流產失敗或流產不全。另外如果伴隨陰道出血增多,還出現心慌、頭暈、出冷汗、腹部疼痛甚至暈厥的狀況時,就可能是宮外孕的征兆。
6、避孕不當引起
有時,異常的陰道出血與你采取的避孕方式有關。最常見的“麻煩”莫過于子宮環了。
在我國,這是生育后女性最普遍采用的避孕方式,它所帶來的最突出問題就是月經周期縮短,經期延長,經量明顯增多和經后淋漓出血等。尤其是新一代帶銅離子的活性子宮環,在提高了避孕效能的同時也增加了月經出血量。
另外,短效口服避孕藥通常可以使你的月經變得很規律,經量減少,并且痛經減輕。但錯誤的服用方式同樣會引起激素調節紊亂,從而出現異常增多的月經。比如未按照處方資料進行服用,漏服或錯服等,導致機體內的生殖激素水平紊亂,子宮內膜的發育受到影響而發生異常出血。
還有采用長效針劑或皮下埋植藥物避孕的女性,最常經歷的不是一次大量的陰道出血,而是持續性的、點滴狀的出血,有時出血量也會因時間延長而累計到很大。這種情形大多是因為外用的生殖激素在你體內作用未達平衡的結果。
7、生殖器官感染引起
生殖器官的炎癥是另一個引起異常陰道出血的常見原因。
我們都知道,女性生殖器官并不是完全密閉的,它與外界之間半開放的通道使之有機會受到來自外界各種致病因素的侵擾。當你處于焦慮、緊張、勞累等使自身防御功能下降的情形中,各種致病因素就可能乘虛而入,導致上述各種炎癥的發生,使局部血管變得脆弱,行經時的出血不易凝止,往往引起經量增多和經期延長。
如果你最近自身狀況整體不佳,陰道多量出血伴隨下腹部或腰部疼痛,陰道分泌物增多、顏色或氣味異常,發熱,小便頻繁并疼痛,就要考慮發生了生殖器官的感染。
8、肥胖引起
由于攝人的熱量多于人體所消耗的熱量引起的,女性長期肥胖的結果將導致機體內分泌與新陳代謝失常而引起月經失調、月經稀發、閉經、功能性子宮出血。醫學臨床中時常發現肥胖病人卵巢的組織學變化很象多囊性卵巢綜合征。當體重下降后,月經恢復卵巢變化消失。當代醫學已經證實肥胖可以造成月經不調。
根據醫學研究,正常的月經出血量應在20-60毫升之間。如果月經出血量超過80毫升,則可被定義為月經過多。
對于普通女性來說,直接測量月經量可能較為困難。因此,醫生通常建議通過衛生巾的用量來進行簡單的評估:
除了衛生巾用量異常外,月經過多還可能表現為以下情況:
月經過多可能是某些健康問題的信號,例如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炎、內分泌失調或其他婦科疾病。如果經量過多持續出現,建議及時就醫,避免因失血過多引發貧血或其他健康問題。
通過衛生巾用量和月經天數的變化,可以初步判斷月經量是否正常。如發現異常,應盡早咨詢專業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