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生育政策作為我國的基本國策,自實施以來已經走過了30年的歷程。然而,近年來,尤其是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戶籍人口中的育齡婦女總和生育率持續下降,甚至出現了負增長的現象。
根據人口學的更替水平要求,每位育齡婦女需要生育2.1個孩子才能維持人口的平穩更替。然而,目前我國的平均生育率僅為1.8,北京的生育率更低,僅為1。這一數字表明,如果這一趨勢持續下去,中國人口將在未來以平均每30年減少四分之一的速度下降。
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包括經濟壓力、教育成本高昂、住房成本增加以及年輕人對養育二胎的心理和經濟負擔的擔憂。尤其是在城市地區,許多年輕夫妻選擇只生育一個孩子甚至不生育。
我國人口增長過快的情況早在上世紀90年代便已逆轉。自1998年起,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已降至10‰以下。進入21世紀后,中國已成為全球人口增長率極低的國家之一,逐漸步入“少子化”國家行列。
少兒人口的減少不僅對未來勞動力供給產生深遠影響,還會對社會經濟、養老保障體系以及家庭結構帶來挑戰。根據統計,少兒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近年來持續下降,這一趨勢表明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將進一步加劇。
面對育齡婦女生育率下降和少兒人口減少的雙重挑戰,我國需要及時調整人口政策,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人口危機。例如,實施更加靈活的生育政策、提供育兒補貼、降低教育成本、改善家庭福利制度等措施,可能有助于提高生育率。
中國人口生育率下降和少兒人口減少的趨勢對未來社會發展構成了嚴峻挑戰,亟需通過政策調整和社會支持來應對這一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