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腹瀉并伴隨嘔吐的原因與應對措施
寶寶出現腹瀉和嘔吐的情況,常見于季節性腹瀉,尤其是在夏季和秋季。這種情況是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常見病之一。以下內容將幫助家長了解原因并采取正確的護理措施。
寶寶嘔吐的原因及處理
可能原因
- 一次性嘔吐且無其他不良反應:可能是寶寶吃得過多、對某種食物不耐受,或進餐后運動過量導致。
護理關鍵
- 及時補充水分:避免脫水是關鍵。如果是母乳喂養,可延長每次哺乳時間約5分鐘;奶瓶喂養的寶寶可直接喂水。
盡快就醫的情況
- 寶寶反復嘔吐。
- 6個月以下寶寶嘔吐超過12小時,或6個月以上寶寶嘔吐超過24小時。
- 嘔吐物呈亮黃色、綠色或帶血。
- 伴隨其他癥狀如腹瀉、發熱、皮疹或精神萎靡。
寶寶腹瀉的原因及處理
可能原因
- 食物中毒、食物不耐受、胃腸道疾病或藥物反應(如抗生素反應)。
- 輕微腹瀉通常不超過24小時,且無需特殊治療。
護理關鍵
- 預防脫水:讓寶寶多喝水,但避免果汁或含糖飲料。母乳喂養的寶寶可繼續哺乳。
盡快就醫的情況
- 腹瀉次數超過8次,或瀉物呈水樣并伴有尿液。
- 瀉物帶血或黏膜狀物。
- 脫水癥狀:嘴唇干裂、6-8小時無小便、臉色發白、精神不振、眼睛凹陷或囟門凹陷。
小兒腹瀉的兩大治療方案
1. 非感染性腹瀉
- 飲食調整:調整飲食結構和習慣,停止食用不適宜的食物,多飲水以防脫水,大部分患兒可自愈。
- 避免抗生素:隨意使用抗生素可能導致腸道菌群紊亂,加重腹瀉。
2. 感染性腹瀉
- 就醫用藥:應在醫生指導下,根據糞便細菌培養結果選擇合適的抗生素。
- 常用藥物:根據感染類型選擇復方新諾明、氨芐青霉素、紅霉素等抗生素。
- 預防脫水:輕中度腹瀉可用口服補液鹽,重度腹瀉需靜脈補液。
小兒腹瀉的飲食調理
1. 補充液體
- 使用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口服補液鹽(ORS),可補充因腹瀉和嘔吐丟失的電解質和體液。
- 自制鹽米湯或糖鹽水也是有效的補液方法。
2. 調整飲食
- 母乳喂養的寶寶可繼續哺乳;配方奶喂養的寶寶可改用脫脂奶粉。
- 6個月以上的寶寶可進食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胡蘿卜泥。
特別注意
- 腹瀉時伴有腸道菌群紊亂,可服用腸道微生態制劑(如合生元、媽咪愛)或腸黏膜保護劑(如斯密達)。
- 中醫藥物如脾可欣、健脾止瀉散等可輔助治療。
- 重度腹瀉需及時就醫,避免脫水和酸中毒。
結論
寶寶腹瀉和嘔吐需要及時關注,正確的護理和治療措施可以有效緩解癥狀,避免嚴重后果。
參考來源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