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膽汁淤積癥(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 ICP)是一種僅在孕婦中發生的特殊病癥,其發病率約為2.3%-3.4%。該病主要表現為皮膚瘙癢和膽酸水平異常升高,嚴重時可能危及胎兒健康。
妊娠膽汁淤積癥是一種因妊娠期肝功能異常引起的膽汁排泄障礙。此病通常發生在孕28~30周,但最早可在孕12周出現。皮膚瘙癢是其最常見的首發癥狀,通常以軀干和下肢為主,夜間瘙癢加重,嚴重影響睡眠。分娩后1~2天瘙癢癥狀會迅速消失,但少數患者可能持續1周。
妊娠膽汁淤積癥的確切病因尚不明確,但研究表明其與遺傳因素密切相關。患者常有家族史,例如母親或姐妹可能有類似病史。這提示該病可能與常染色體遺傳病有關。
妊娠膽汁淤積癥對孕婦的直接影響包括瘙癢和黃疸,但對胎兒的潛在風險更為嚴重。膽酸水平異常升高可能導致胎死宮內、早產或胎兒窘迫。因此,密切監測膽酸濃度變化至關重要。
妊娠膽汁淤積癥具有復發性,在再次妊娠時可能再次發生。因此,曾患該病的孕婦在再次妊娠期間應加強監測和管理。
妊娠膽汁淤積癥與妊娠合并病毒性肝炎的癥狀有一定相似之處,但妊娠膽汁淤積癥更為常見。需通過實驗室檢查和病史分析進行鑒別診斷。
妊娠膽汁淤積癥是一種潛在風險較高的妊娠期疾病,早期識別和有效管理對于保護母嬰健康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