嬰兒臍疝癥狀及相關情況
不少年輕媽媽和高齡產婦在寶寶出生后會發現嬰兒臍疝癥狀,往往擔憂不已,因此了解癥狀并及時就醫檢查很重要。
主要臨床表現
- 臍部形成向外突出的腫瘤,多為半球形或圓柱形,頂部有小疤痕(臍帶標記)。腫瘤直徑一般很少超4厘米,具有可逆性。孩子哭泣、咳嗽或直立時,腫塊增大且堅實;安靜或被按壓時,腫瘤縮小或返回腹腔,伴有腸鳴響,腫瘤退縮后會留松散皮膚皺紋。
腫瘤大小及臍孔情況
- 孩子哭泣使腹壓增加時,腫瘤有時更大、皮膚變薄,但因皮膚有彈性和韌性,除非創傷,一般不會破損。多數父母擔心臍疝大小,認為越大病情越重,但醫生更關心臍孔大小。臍疝還納后,可用食指輕探肚臍,若腹壁有缺陷,通常指尖可通過(直徑小于1厘米)。臍孔大愈合時間晚;臍管小雖利于早期愈合,但增加臍疝嵌頓機會。
特殊情況——疝嵌頓
- 與腹股溝疝不同,多數臍疝無其他不適,偶有消化不良或腸痙攣。少數可能發生疝嵌頓,即腸管卡在臍帶環,此時突出腫瘤變硬、有壓痛,還會出現腸梗阻?;純嚎摁[、常嘔吐,腹部X光有腸梗阻跡象,家長應盡早帶孩子就醫,防止腸絞死壞死。
非典型臍疝
- 少數患病兒童為非典型臍疝,腫塊可出現在肚臍上方、下方或一側。
了解嬰兒臍疝的癥狀及不同情況,有助于家長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正確措施。
參考權威站點來源:醫學相關專業書籍及常見醫學科普網站,但未明確具體某一網站,建議咨詢專業醫生獲取更準確信息。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