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絕經期是指女性從卵巢功能開始衰退到完全絕經的過渡階段,通常發生在45至55歲之間,但也可能因個體差異提前至40歲甚至更早。此階段的特點包括月經周期不規律、卵巢功能逐漸下降以及生育能力的減弱。
圍絕經期的長短因多種因素而異,如遺傳、營養狀況、生活方式、自然環境以及社會因素等。
盡管圍絕經期后女性的卵巢功能逐步衰退,但并不意味著完全停止排卵。尤其是在圍絕經期的早期階段,排卵周期仍然可能發生,雖然頻率和規律性有所下降。
在這一階段,由于排卵時間變得難以預測,甚至可能在一個月內發生多次排卵。因此,在圍絕經期的頭幾年,女性仍然有懷孕的可能性。
對于不希望懷孕的女性,即使已進入圍絕經期,仍需采取適當的避孕措施,以避免“意外懷孕”的發生。
圍絕經期與絕經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因此,在圍絕經期階段,女性仍需關注自己的生育健康。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女性平均絕經年齡為51歲,但在絕經前的幾年中,仍有約5%-10%的女性可能經歷排卵。
此外,醫學研究表明,圍絕經期女性的懷孕風險雖然較低,但并非完全不存在,因此避孕仍是必要的。
圍絕經期后女性仍可能懷孕,尤其是在絕經前的頭幾年,因此不希望懷孕的女性應繼續采取避孕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