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Hepatitis C,簡稱丙肝)是一種由丙型肝炎病毒(HCV)引起的傳染性疾病,其主要通過血液傳播。全球范圍內,丙肝是導致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時可能發展為肝硬化或肝癌。
孕婦感染丙肝不僅對自身健康構成威脅,還可能通過母嬰傳播影響胎兒健康。因此,了解丙肝的危害及應對措施,對于孕婦及其家人來說尤為重要。
丙肝的潛伏期較長,可在人體內潛伏10至20年而不被發現。這種隱匿性使得很多患者在疾病晚期才被確診。
統計數據顯示,大約20%的丙肝患者可能在多年后發展為肝硬化,其中約5%的患者可能進一步演變為肝癌。
孕婦在孕期應定期進行丙肝篩查,尤其是有輸血史、接受過不潔注射或其他高危行為的女性,以便盡早發現和治療。
由于丙肝病毒可通過血液傳播,剖腹產可能降低母嬰傳播的風險。但具體分娩方式應根據孕婦的健康狀況和醫生建議決定。
孕期應密切監測肝功能,必要時進行阻斷治療,以降低病毒傳染給胎兒的風險。
目前,丙肝的治療已取得顯著進展,直接抗病毒藥物(DAAs)可在短時間內實現病毒清除。然而,孕期用藥需謹慎,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對于已感染丙肝的孕婦,應與肝病專科醫生和產科醫生密切配合,制定個性化的治療和管理方案。
丙肝對孕婦和胎兒的健康構成嚴重威脅,但通過早期篩查、科學管理和適當的治療,可以有效降低風險,保障母嬰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