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睪癥是一種常見于兒童的生殖系統疾病,指的是睪丸未能正常下降至陰囊內的情況。這種情況在新生兒中較為常見,尤其是早產兒,發病率可高達30%。
并非所有出生時陰囊內沒有睪丸的寶寶都會發展為隱睪癥。研究表明,大多數隱睪會在出生后6個月內自然下降。如果到6個月后仍未下降,自行下降的可能性將顯著降低。
隱睪癥如果未能及時治療,可能會對睪丸發育造成損傷,進而影響生育能力。因此,早期干預至關重要。一般建議在寶寶10個月大時,如果睪丸仍未下降,應開始接受治療。
手術年齡對未來的生育能力有顯著影響。以下是相關數據:
| 手術年齡 | 術后生育率 |
|---|---|
| 2歲 | 87% |
| 3-5歲 | 57% |
| 13歲及以上 | 14% |
由此可見,手術年齡越早,術后生育能力越高。最佳手術時間為2歲左右,也可適當提早,但不宜拖延,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隱睪癥的治療應盡早進行,最佳手術時間為2歲左右,以最大限度地保護睪丸功能和生育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