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是一組由肝炎病毒引起的傳染性疾病,根據病毒類型的不同,可分為甲型(HAV)、乙型(HBV)、丙型(HCV)、丁型(HDV)和戊型(HEV)病毒性肝炎。這些疾病主要影響肝臟功能,具有一定的傳染性,且全年均可發生,秋冬季為高發期。
病毒性肝炎的共同特點是肝功能受損,表現為黃疸、乏力、食欲減退等癥狀。由于肝臟是人體重要的代謝器官,肝功能減弱會影響多種生理功能。甲肝通常為急性發作,乙肝和丙肝則更易發展為慢性疾病。
盡管甲肝、乙肝和丙肝的傳播途徑和病程有所不同,但它們都涉及肝功能減弱,因此在治療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例如,抗病毒藥物、保肝藥物和免疫調節劑等都可能被用于不同類型肝炎的治療。此外,乙肝和丙肝的治療還需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選擇個性化的抗病毒方案。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統計,全球約有2.96億乙肝病毒攜帶者,每年因乙肝相關疾病死亡的人數達82萬。丙肝病毒感染者約為5800萬,每年因丙肝相關疾病死亡人數約29萬。
甲肝的發病率在許多國家已顯著下降,這主要歸功于疫苗接種和公共衛生條件的改善。
病毒性肝炎是一組嚴重影響人類健康的傳染性疾病,了解其傳播途徑、發病特點和預防措施是控制疾病傳播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