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產兒黃疸是由于嬰兒體內膽紅素代謝異常導致血液中膽紅素水平升高,從而引發皮膚和鞏膜(白眼珠)發黃的一種現象。這種情況在新生兒中較為普遍,尤其是在早產兒中更為常見。
足月嬰兒的生理性黃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現,4-5天達到高峰,5-7天逐漸消退,并在2周內完全消失。而早產兒的黃疸持續時間更長,可能需要3-4周才能完全消退。
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黃疸中最常見的類型。足月嬰兒的生理性黃疸通常在第2~3天開始,皮膚呈淺黃色,鞏膜微帶黃色,尿液稍黃但不染尿布。早產兒的生理性黃疸則可能更早出現,黃疸指數更高,持續時間更長,甚至延遲至3~4周才完全消退。
母乳性黃疸是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這種激素會抑制新生兒肝臟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性,導致膽紅素的代謝和排泄受阻。結果,血液中的膽紅素濃度升高,早產兒的皮膚和鞏膜出現明顯的黃染現象。
溶血性黃疸是另一種常見的病理性黃疸,其主要原因是母親與胎兒的血型不合,最常見的是ABO溶血。尤其是母親血型為O型,而胎兒血型為A型或B型時,溶血性黃疸的風險更高。這種情況往往會導致早產兒黃疸指數顯著升高,甚至需要緊急治療。
| 時間 | 足月嬰兒 | 早產兒 |
|---|---|---|
| 2-3天 | 黃疸開始出現 | 黃疸可能更早出現 |
| 4-5天 | 黃疸達到高峰 | 黃疸指數更高 |
| 5-7天 | 黃疸逐漸消退 | 黃疸持續時間更長 |
| 2周內 | 完全消退 | 可能需3-4周完全消退 |
早產兒黃疸是新生兒中較為常見的現象,其原因可能包括生理性黃疸、母乳性黃疸和溶血性黃疸。家長和醫護人員需要密切關注早產兒的黃疸變化,及時采取適當的干預措施,以確保嬰兒的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