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護理在胃病防治中具有重要地位。《黃帝內經》中提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強調了合理飲食對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在日常飲食中,應遵循飲食有節的原則,防止暴飲暴食。暴飲暴食會加重胃部負擔,影響胃的正常消化功能,長期如此易引發胃部疾病。
宜進食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軟面條、山藥等。這些食物質地柔軟,容易被胃消化吸收,不會給胃帶來過多負擔。同時,要忌生冷、粗硬、酸辣刺激性食物。生冷食物如冰淇淋、生魚片等,會刺激胃黏膜,導致胃寒、胃痛等癥狀;粗硬食物如油炸食品、堅果等,不易消化,可能會損傷胃黏膜;酸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醋等,會刺激胃酸分泌,加重胃部不適。
此外,情緒因素對胃病也有重要影響。盡量避免煩惱、憂慮,保持樂觀情緒。許多胃病患者久治不愈,除了飲食等因素外,還可能伴有胃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胃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會影響胃的正常蠕動和消化液分泌,進而影響胃部健康。只要治療好了胃的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其它胃病就會自然康復。
如果胃病患者感覺不僅胃部不舒服,而且睡眠、精神狀態等也不好,那十有八九可以判斷患有胃植物神經功能紊亂。需要說明的是,胃植物神經紊亂(即胃神經官能癥)是功能性疾病,儀器檢查不出,容易被很多醫生和患者忽視。有的患者想不通,有的醫生也想不通,所以很多醫生不知道從這方面用藥,而耽誤了病人,導致久治不愈。
從中醫角度看來,人體經絡系統與臟腑密切相關。小腿肚內側系足太陰脾經、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陰腎經循行之處。按捏這一部位,對上述經絡所在的穴位均有一定刺激作用。
對于膝以下的遠端穴位,除了有局部治療作用外,尚可治療經絡所系之臟器的病痛。足太陰脾經與脾胃相聯,故而捏按此處可能治療胃之疾患。通過刺激小腿肚內側的經絡穴位,可以調節脾胃的氣血運行,促進脾胃的消化功能,從而達到緩解胃部不適的目的。
結論:綜合運用飲食護理和推拿按摩護理措施,對于改善胃病患者的癥狀、促進胃部健康具有積極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患者應重視飲食調節和情緒管理,同時可適當采用推拿按摩等中醫護理方法,以提高治療效果。
參考權威站點來源:中醫世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