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的飲食習慣會對胃部健康造成損害。日常飲食應遵循多食清淡的原則,減少肥甘厚味以及各類刺激性食物的攝入。例如,含酒精及香料的食物,這類食物容易刺激胃黏膜,影響胃部正常功能。同時,要謹防食物味道的過度偏嗜,過酸、過甜、過咸、過苦、過辛的食物都可能打破胃部的酸堿平衡,不利于胃部健康。對于有吸煙嗜好的病人,煙草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質會刺激胃黏膜血管收縮,影響胃部血液供應,所以應堅決戒煙。
飲食規律對于胃部健康至關重要。長期胃痛的病人,每日三餐或加餐都應定時,合理安排間隔時間。這有助于胃部形成穩定的消化節律,促進食物的正常消化和吸收。而急性胃痛的病人,由于胃部處于較為敏感和脆弱的狀態,應盡量少食多餐,這樣可以減輕胃部每次的消化負擔。平時還應少食或不食零食,避免打亂胃部的正常消化節奏。
為了保護胃黏膜和提高其防御能力,并促進局部病變的修復,日常飲食應注重營養平衡,多供給富含維生素的食物。維生素對于維持胃黏膜的正常結構和功能起著重要作用。例如,維生素C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增強胃黏膜的抵抗力;維生素B族參與胃部的新陳代謝過程。像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就是維生素的良好來源。
飲食衛生是保障胃部健康的基礎。應盡量少吃刺激性食品,更不能飲酒和吸煙。煙酒對胃的危害極大,酒精會直接損傷胃黏膜,導致胃黏膜充血、水腫甚至糜爛;煙草中的有害物質會降低胃黏膜的血流量,削弱胃黏膜的保護屏障。此外,還要注意少吃對胃有刺激性的藥物。長期服用對胃黏膜有刺激性的藥物,如紅霉素、強的松等,都可能造成胃黏膜損傷,進而引發炎癥或潰瘍。因此,若非必要,不要長期服用這類藥物。
胃的健康與精神因素密切相關。過度的精神刺激,如長期緊張、恐懼、悲傷、憂郁等,會引起大腦皮層的功能失調,進而促進迷走神經功能紊亂。這會導致胃壁血管痙攣性收縮,減少胃部的血液供應,影響胃部的正常蠕動和消化功能,最終誘發胃炎、胃潰瘍等疾病。所以,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對于胃部健康十分重要。
綜上所述,通過改掉不良飲食習慣、飲食定時定量、注意營養平衡、注重飲食衛生以及保持精神愉快等多方面的綜合措施,可以有效維護胃部健康。
參考權威站點來源:NHS - Stomach ac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