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傳播疾病是指通過母親傳染給胎兒或新生兒的疾病。這類疾病對母嬰健康構成了嚴重威脅,但隨著現代醫學的進步,針對母嬰傳播疾病的預防和干預措施已逐步完善。以下是常見的母嬰傳播疾病及相關信息。
艾滋病病毒 (HIV) 的母嬰傳播是其三種主要傳播途徑之一。未經干預的情況下,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產婦將病毒傳染給孩子的概率較高。傳播途徑包括:
為了降低母嬰傳播的風險,疾控部門通常會對檢測出HIV陽性的孕婦采取干預措施,包括抗病毒治療、剖宮產分娩以及避免母乳喂養等。這些措施已顯著減少了艾滋病的二代傳播。
乙肝病毒的母嬰傳播是乙肝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主要包括以下四種方式:
目前,通過對新生兒接種乙肝疫苗和乙肝免疫球蛋白 (HBIG),可以大幅降低乙肝病毒的母嬰傳播風險。
性傳播疾病 (如梅毒、淋病、尖銳濕疣等) 也可能通過母嬰傳播。這類疾病的傳播途徑包括:
感染的部位和癥狀因病原體不同而異,常見的受感染組織包括眼睛、耳朵、尿道、生殖器官及皮膚。通過產前篩查和治療性傳播疾病,可以有效減少母嬰傳播的風險。
針對母嬰傳播疾病,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預防和干預措施:
母嬰傳播疾病雖然復雜且危險,但通過科學的預防和干預措施,可以顯著降低傳播風險,保障母嬰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