虱目魚(Milkfish)是臺灣一種極具代表性的魚種,其名稱的由來有兩種主流說法。一種認為,“虱目魚”得名于魚苗形狀和大小與虱子相似;另一種說法則是“虱目魚”源于“什么魚”的諧音,意指最初人們對這種魚的種類并不了解。
虱目魚在臺灣飲食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被譽為“臺灣第一魚”。其歷史可追溯至約300年前,當時鄭成功驅逐荷蘭人后,在臺南的國圣港鹿耳門(現稱安平)建造魚塘并放養虱目魚。因此,虱目魚在臺灣還有“國姓魚”和“安平魚”的別稱。
虱目魚的烹飪方式多樣,以下為幾種經典做法:
制作虱目魚肚湯需要剔除魚骨,同時保持魚塊形狀完整。通常使用新鮮魚頭熬煮高湯,熬制十幾個小時后,湯中富含膠質和鈣質,風味濃郁。
干燒是一種較為濃郁的烹飪方式,能夠充分展現虱目魚的鮮美。
虱目魚肚粥是臺南的特色小吃,深受當地人喜愛。據說陳水扁對這道家鄉菜情有獨鐘。虱目魚肚粥以虱目魚肉為主要食材,搭配熬制的高湯,口感鮮嫩潤滑。
無論是制作魚肚湯、干燒還是魚肚粥,高湯的熬制是關鍵。使用新鮮魚頭熬制的高湯,不僅提升了菜肴的鮮美度,還增加了營養價值。
虱目魚不僅是臺灣飲食文化的重要象征,其豐富的營養價值和多樣化的烹飪方式也使其成為美食愛好者的絕佳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