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潰瘍:常見并發癥、引發因素及健康提醒
胃潰瘍常見并發癥
- 上消化道出血:是潰瘍病最常見并發癥,約20% - 30%潰瘍患者有出血病史,十二指腸潰瘍出血比胃潰瘍更常見。在各種上消化道出血病因中,潰瘍約占50%居首。約80%消化性潰瘍并出血可自行停止,第一次出血后約30%會復發,80% - 90%再次出血發生于初次出血后48小時內,胃潰瘍(32% - 48%)出血多于十二指腸潰瘍,出血易發生于潰瘍病出現后的1 - 2年,約10% - 15%潰瘍病人以出血為首發表現。
- 潰瘍穿孔:臨床上分為急性、亞急性和慢性三種,發生率為5% - 10%,十二指腸潰瘍發生率高于胃潰瘍。
- 癌變:慢性胃潰瘍是否癌變存在爭議,多數學者認為存在癌變,癌變率估計在1% - 7%,常發生于潰瘍邊緣,癌細胞可浸潤于潰瘍瘢痕結締組織之間,十二指腸潰瘍一般不癌變。
引發胃潰瘍的因素
- 吸煙:吸煙者潰瘍病發生率比不吸煙者高2倍,吸煙影響潰瘍愈合且促進潰瘍復發。
- 飲食:酒、咖啡、濃茶、可口可樂等飲料刺激胃酸分泌增多,易誘發潰瘍病。吃精制低纖維素食物者比吃高纖維素者潰瘍發病率高,多渣食物或許有促進表皮生長因子或前列腺素釋放增多的作用。
- 精神因素:長期精神緊張、焦慮或情緒波動的人易患潰瘍。應激狀態下,促進胃的分泌和運動功能增強,胃酸分泌增多、胃排空加速,同時交感神經興奮使胃十二指腸血管收縮,黏膜血流量下降,削弱黏膜自身防御功能。
結論:胃潰瘍的并發癥危害較大,多種因素可引發胃潰瘍,人們應重視自身健康,及時糾正不良飲食習慣。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