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出血的癥狀、注意事項及應對建議
顱內出血的危害與了解癥狀的必要性
顱內出血發病突然,常常讓患者毫無防備。其危害嚴重,不僅可能導致患者喪失基本行動能力,還會危及生命。因此,了解顱內出血的癥狀十分必要,而嘔吐是其主要表現之一。
顱內出血的癥狀表現
- 嘔吐:約一半患者會發生嘔吐,可能與腦出血時顱內壓增高、眩暈發作、腦膜受血液刺激有關。
- 運動和語言障礙:運動障礙以偏癱多見;言語障礙主要表現為失語和言語含糊不清。
- 意識障礙:表現為嗜睡或昏迷,程度與腦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關。腦較深部位短時間大量出血,大多會出現意識障礙。
- 眼部癥狀:瞳孔不等大常見于顱內壓增高出現腦疝的患者,還可能有偏盲和眼球活動障礙。腦出血患者急性期常兩眼凝視大腦出血側(凝視麻痹)。
- 頭痛頭暈:頭痛是腦出血首發癥狀,常位于出血一側頭部。顱內壓力增高時,疼痛可發展到整個頭部。頭暈常與頭痛伴發,尤其是在小腦和腦干出血時。
顱內出血嘔吐的注意事項
- 一般臥床休息2 - 4周,保持安靜,避免情緒激動和血壓升高。嚴密觀察體溫、脈搏、呼吸和血壓等生命體征,注意瞳孔變化和意識改變。
- 保持呼吸道通暢,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吸入物。必要時及時行氣管插管或切開術。有意識障礙、消化道出血者,禁食24 - 48小時,必要時排空胃內容物,維持水、電解質平衡和營養。
- 降低顱內壓,腦出血后腦水腫約48小時達高峰,維持3 - 5天后逐漸消退,可持續2 - 3周或更長。腦水腫可使顱內壓增高并致腦疝形成,是影響腦出血死亡率及功能恢復的主要因素。積極控制腦水腫、降低顱內壓是腦出血急性期治療的重要環節。
應對建議
大家應了解顱內出血相關癥狀以防范于未然。若患上顱內出血,患者需及時就醫,采取正確措施應對,避免危及生命。此外,患者日常要做好護理,適當鍛煉,增強體質,按時體檢,減少疾病復發。
了解顱內出血癥狀及應對方法,能有效降低其危害,保障患者健康。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