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呼吸道感染的癥狀與治療方法
感冒和咳嗽常引發(fā)上呼吸道感染,而呼吸道感染分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因感染程度不同,治愈時間也有差異。下面介紹下呼吸道感染的癥狀及治療方法。
下呼吸道感染癥狀
- 急性氣管炎:通常由細菌和病毒引起,嬰兒和學齡前兒童的急性氣管炎要考慮百日咳桿菌感染,最佳檢驗樣品是深部鼻咽拭。
- 慢性氣管炎:查找病原體較困難,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卡它莫拉菌屬常能從患者支氣管中分離到,病毒也是致病原之一。
- 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浸入肺部、直接吸入病原體或由血流入肺均可引發(fā)。成人肺炎常見病因有肺炎支原體、呼吸道病毒、肺炎衣原體、流感嗜血桿菌、需氧革蘭陰性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及軍團菌等,其中肺炎鏈球菌是最常見病因。
- 支氣管擴張:因支氣管及其周圍肺組織慢性化膿性炎癥和纖維化,使支氣管壁肌肉和彈性組織破壞,導致支氣管變形及持久擴張。典型癥狀為慢性咳嗽、咳大量膿痰和反復咯血,主要致病因素有支氣管感染、阻塞和牽拉,部分有先天遺傳因素,患者多有麻疹、百日咳或支氣管肺炎等病史。
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療方法
呼吸道感染防治應遵循預防為主、準確診斷、及時治療的原則。
- 對癥治療:病情較重、發(fā)熱或年老體弱者應臥床休息,忌煙,多飲水,保持室內空氣流通。
- 抗菌藥物治療:有細菌感染時,選用合適抗生素,單純病毒感染一般不用抗生素,化學藥物治療病毒感染尚不成熟。
- 中醫(yī)治療:采用中成藥或辨證施治原則對上呼吸道感染有獨特療效。
- 抗病原治療:即“治本”,是最重要的,尤其要正確合理使用抗生素。
- 全身支持療法:保證充足熱量、營養(yǎng)和蛋白攝入,維持體內水電解質平衡。
- 治療原發(fā)疾病及提高免疫力:如糖尿病、腫瘤所致的阻塞性肺炎,要積極控制原發(fā)病。
- 消除病灶:若肺炎病原體從原發(fā)灶經血流循環(huán)入侵肺部,應及時消除及治療原發(fā)病灶。
- 積極治療:肺炎有合并癥(如休克、膿胸)時,需積極治療。
下呼吸道感染是常見感染性疾患,不同疾病癥狀不同,就醫(yī)時需對癥治療。
參考權威站點來源:醫(yī)學專業(yè)書籍及相關醫(yī)學研究資料(暫未提供具體鏈接,可通過專業(yè)醫(yī)學數據庫如萬方、知網等查詢相關內容)
* 本文所涉及醫(y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yī),以線下面診醫(y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