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亂弧菌(Vibrio cholerae)是引發烈性傳染病——霍亂的病原體,其特點是發病急、傳染性強、病死率高,因此被列為國際檢疫傳染病。
霍亂弧菌屬于弧菌屬,分為兩種主要生物型:古典生物型和埃爾托生物型。這兩種型別在形態和免疫學特性上基本一致,但在某些生物學特性上略有差異。自1817年以來,全球已發生七次霍亂大流行,其中前六次由古典型霍亂弧菌引發,第七次由埃爾托型引發。
1992年10月,印度東南部發現了一種新的霍亂弧菌血清型(O139)。這種菌株引發的霍亂在臨床表現和傳播方式上與古典型霍亂相似,但無法被O1群霍亂弧菌診斷血清凝集,且抗O1群的抗血清對O139菌株無免疫保護作用。此外,O139菌株在水中的存活時間較O1群更長,可能成為未來引發全球霍亂流行的新威脅。
霍亂弧菌通過污染的水源或食物經口傳播。人類是其唯一的自然易感宿主。
當霍亂弧菌進入人體小腸后,依靠鞭毛運動穿過腸道粘膜表面的粘液層,并通過菌毛附著于腸壁上皮細胞上。在腸粘膜表面迅速繁殖后,霍亂弧菌分泌霍亂腸毒素(Cholera Toxin, CT),引發急性癥狀。
霍亂腸毒素是一種外毒素,具有很強的抗原性,其本質是蛋白質,不耐熱(56℃加熱30分鐘即可失活)。毒素由A和B兩個亞單位組成,其中:
毒素通過B亞單位與腸細胞膜受體結合后,A1肽鏈進入細胞并激活腺苷環化酶(AC),將三磷酸腺苷(ATP)轉化為環磷酸腺苷(cAMP)。cAMP濃度升高導致腸粘膜細胞分泌功能亢進,大量體液和電解質流入腸腔,最終引發劇烈的腹瀉和嘔吐。
患者典型癥狀為“米泔水樣”腹瀉,嚴重時可因大量脫水和失鹽導致代謝性酸中毒、血液循環衰竭,甚至休克或死亡。
自1817年以來,霍亂已引發七次全球性大流行,對人類健康造成重大威脅。由于霍亂弧菌的強傳染性和高致死率,霍亂始終是公共衛生領域的重要挑戰。
1992年出現的O139血清型菌株因其更強的環境適應性和傳播能力,可能成為未來霍亂流行的新主因,需引起全球公共衛生機構的高度關注。
為了預防霍亂的傳播,應采取以下措施:
霍亂弧菌是導致霍亂這一烈性傳染病的元兇,其傳播途徑明確,致病機制清晰,預防和控制措施需從源頭抓起,以有效降低其對人類健康的威脅。
月經能夠側面的反應女性的身體健康狀況,所以當月經出現異常時,值得重視!那月經血塊特別大這一情況跟什么原因有關呢?
孕期便秘對孕婦身體影響大,便秘會讓體內的毒素無法及時排出去,很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
產后漏尿不但影響健康,也會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所以產后漏尿的尷尬值得每個寶媽重視!
當發現寶寶有紅屁股時,家長除了擔心,也希望找到適合的辦法來改善紅屁股問題,那么寶寶紅屁股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