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相關知識
登革熱概述
登革熱又稱波爾加熱、五天熱等,是一種由蚊蟲叮咬導致的急性發熱性疾病。其主要特征為發熱、關節痛、肌肉痛、皮疹、淋巴結腫大和白細胞減少。由于登革熱存在潛伏期,往往患者發現患病時病癥已較為明顯。
登革熱的潛伏期及癥狀
- 潛伏期:所有典型登革熱患者潛伏期一般為5 - 8天。
- 發熱癥狀:均有發熱癥狀,起病急,先寒戰,隨后體溫迅速升高,24小時內可達40攝氏度,一般持續5 - 7天驟降至正常,部分病例于第3 - 5天體溫降至正常,1天后又再升高,稱為雙峰熱或鞍型熱。
- 全身癥狀:發熱時伴全身癥狀,如頭痛、腰痛,骨、關節疼痛劇烈;部分患者有食欲下降、惡心、嘔吐、腹瀉。
- 皮疹癥狀:病后3 - 6天可出現斑丘疹或麻疹樣皮疹,重者變為出血性皮疹。
- 出血癥狀:近半數病例有不同程度出血,如牙齦出血、鼻衄、血尿等。
- 其他癥狀:患者多有淺表淋巴結腫大,有的患者可表現為登革出血熱。
登革熱的預防措施
- 物理防蚊:晚上睡覺時點蚊香或掛蚊帳,防止夜間被蚊蟲叮咬。
- 及時就醫:被蚊蟲叮咬后出現頭暈、發熱癥狀,應馬上到醫院或社區診所就診,避免炎癥加重引發并發癥。
- 增強免疫力:注意飲食習慣,保證三餐營養均衡,多參加戶外運動,提高身體免疫力。
- 清理環境:室內室外清理積水,勤倒垃圾,保持生活環境衛生干凈,從源頭上杜絕蚊蟲滋生。
- 戶外防護:在戶外走動休息時,身上特別是裸露部位噴驅蚊水,或穿長袖、長褲,避免蚊蟲叮咬。
- 使用殺蟲劑:在易滋生或躲藏蚊蟲的地方噴灑殺蟲劑,減少蚊蟲數量。
- 全民動員:社區和公共場所需全民動員,相關單位部門應及時采取積極措施,普及預防登革熱常識并開展滅蚊防蚊工作。
結論:了解登革熱有潛伏期,應提前做好預防工作,可嘗試上述預防辦法。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