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疝氣:原因、癥狀、治療與預防全解析
什么是小兒疝氣?
小兒疝氣是一種常見的兒童疾病,尤其在男孩中更為多見。其主要表現為腹腔內容物(如小腸、膀胱等)通過腹壁薄弱處或未閉合的鞘狀突突出到體表,形成腫塊。該病多見于嬰幼兒,早產兒的發病率更高。
小兒疝氣的形成原因
小兒疝氣的發生與兒童的生理發育特點密切相關,主要原因包括:
- 發育不全:男孩的睪丸在出生前通過腹股溝管下降至陰囊,若鞘狀突未完全閉鎖,腹腔內容物可能通過此通道突出。
- 腹壓升高:嬰兒頻繁啼哭、用力排便、劇烈運動等會導致腹腔內壓力增加,促使疝氣形成。
- 體質因素:腹壁組織薄弱的嬰幼兒更容易發生疝氣。
- 性別差異:男孩的發病率是女孩的10倍,右側腹股溝疝氣更為常見。
小兒疝氣的癥狀
小兒疝氣的癥狀因病情輕重而異,常見表現包括:
- 腫塊出現:腹股溝區或陰囊處出現腫塊,通常在孩子哭鬧、用力時更明顯,平躺或輕壓后可能消失。
- 嵌頓癥狀:若疝塊無法回納,可能引發腹痛、惡心、嘔吐、發燒等癥狀,嚴重時可導致腸梗阻或腸管壞死。
- 其他表現:部分患兒可能出現便秘、食欲不振、吐奶等問題,嚴重時腫塊過大影響行動。
小兒疝氣的檢查方法
診斷小兒疝氣通常通過以下方法:
- 視診:醫生通過觀察腹股溝或陰囊是否有腫塊。
- 觸診:通過手法檢查判斷腫塊的性質及是否可復性。
- 超聲檢查:借助超聲技術確認疝氣的部位及內容物。
小兒疝氣的治療方法
小兒疝氣的治療需根據病情選擇適當方法:
- 藥物治療:使用中成藥如疝氣內消丸、桔核丸等緩解癥狀,但無法根治。
- 疝氣帶治療:通過物理手段阻止疝塊凸出,但無法徹底治愈。
- 手術治療:包括疝修補術、疝補片修補術、腹腔鏡修補術及醫用膠注射術等,能夠徹底根治疝氣。
手術通常建議盡早進行,以避免嵌頓等并發癥。
小兒疝氣的預防措施
預防小兒疝氣的關鍵在于降低腹壓和增強體質:
- 避免孩子長時間哭鬧,保持情緒穩定。
- 調整飲食,預防便秘。
- 根據天氣變化及時增減衣物,避免感冒。
- 發現疝氣后及時就醫,避免拖延。
- 術后遵醫囑進行護理,防止復發。
* 本文所涉及醫學部分,僅供閱讀參考。如有不適,建議立即就醫,以線下面診醫學診斷、治療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