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是女性中非常普遍的一種癥狀,幾乎每位女性在月經期間都會經歷不同程度的不適。完全沒有任何痛經癥狀的情況極為罕見。幸運的是,針對痛經的緩解方法有很多,其中一些傳統偏方在實踐中被證明是有效的。
材料:玄胡20克,益母草50克,雞蛋2個。
做法:將玄胡、益母草和雞蛋加水同煮,待雞蛋熟后去殼,再放回鍋中煮約20分鐘即可。
功效:通經、止痛、補血、美容。
材料:益母草100克,香附100克,雞肉250克,蔥白5根。
做法:將蔥白拍爛,與雞肉、益母草和香附一起加水煎煮。
功效:緩解痛經,改善皮膚光澤。
材料:山楂干300克,低度白酒500毫升。
做法:將山楂干洗凈去核,切碎后放入瓶中,加入白酒,密封浸泡7~10天,每天搖晃1~2次。飲用時每次15毫升。
功效:健脾、通經,適用于痛經,并有助于身材和皮膚健康。
材料:山楂50克,葵花子仁50克,紅糖100克。
做法:將所有材料加水煎煮,去渣取湯。
功效:補中益氣,適合氣血兩虛型痛經,建議在月經來潮前3~5日飲用。
材料:山楂肉15克,桂枝5克,紅糖30~50克。
做法:將山楂肉和桂枝加水煎煮,剩下1碗湯時加入紅糖調勻。
功效:溫經通脈,化瘀止痛,適合寒性痛經。
材料:干姜10克,艾葉10克,薏苡仁30克。
做法:將干姜和艾葉煎取汁液,與薏苡仁煮粥至熟。
功效:溫經散寒,適合寒濕凝滯型痛經。
材料:干姜30克,大棗30克,紅糖30克。
做法:將干姜切片,大棗去核,與紅糖一起煎煮。
功效:溫經散寒,適合寒性痛經及黃褐斑。
材料:生姜25克,大棗30克,花椒100克。
做法:將生姜切片,大棗去核,與花椒一起加水煎煮。
功效:溫中止痛,適合寒性痛經,并有助于皮膚光潔。
材料:烏豆(黑豆)60克,雞蛋2個,黃酒或米酒100毫升。
做法:將烏豆和雞蛋加水煮熟后加入酒。
功效:調中下氣,適合氣血虛弱型痛經。
以上偏方均為傳統中醫理論指導下的痛經緩解方法,結合個人體質選擇適合的方式,可以有效減輕痛經癥狀。
月經能夠側面的反應女性的身體健康狀況,所以當月經出現異常時,值得重視!那月經血塊特別大這一情況跟什么原因有關呢?
孕期便秘對孕婦身體影響大,便秘會讓體內的毒素無法及時排出去,很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問題。
產后漏尿不但影響健康,也會給生活帶來諸多不便,所以產后漏尿的尷尬值得每個寶媽重視!
當發現寶寶有紅屁股時,家長除了擔心,也希望找到適合的辦法來改善紅屁股問題,那么寶寶紅屁股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