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寶寶要有防護意識
【提醒】 家長應幫孩子把握好戶外活動的度,確保孩子在自己的視野范圍內活動。當出現摔傷時,不要急于搬動孩子,先仔細檢查受傷部位和傷情:如果孩子昏迷、嘔吐,則表明可能顱內受傷;傷在腰背部,則要測試雙下肢靈活度,判斷腰椎有無問題;傷在四肢,應看受傷肢體是否變形、輕移動是否疼痛加劇,如有上述表現就可能存在骨折。依據摔傷程度,搬運方法也有區別:如有嘔吐,應將孩子頭部偏向一側,防止嘔吐物進入氣管造成窒息;如腰椎受傷,最好用硬木板搬運孩子;如四肢骨折,搬動前就要想辦法固定受傷肢體,并及時送醫。
危險行為
1、吞食異物 前不久,媒體報道了一出慘劇:一名3歲女童被一粒小小的松子卡住氣管,不幸身亡。
【提醒】孩子吃東西時不要跟他說話,或者逗他哭或笑,以免倒吸食物;不要給3歲以下的兒童吃花生、瓜子、蠶豆、松子等堅果類食物,不要給孩子玩弄紐扣、錢幣、玻璃球、橡膠嘴等較小的玩具。出現異物卡喉時,如果未進入咽腔,家長可拍打小孩背部,鼓勵小孩用力咳嗽,盡量讓異物咳出;如果異物看不到、取不出,應“爭分奪秒”地到醫院進行處理,不要利用大口吞飯團、吃饅頭、喝食醋、手摳等方式咽下或催吐,這些錯誤的方法只會讓異物越陷越深,導致窒息。
小編總結:在這些喜慶熱鬧的日子,父母因要忙著其他事情而對孩子的關注減少。意外往往會在這些時候發生。所以父母除了要時刻關注孩子,做好防護措施之外,在平時也要教育孩子一些基本的防護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