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打了疫苗后發燒怎么辦?接種疫苗后發燒是正常現象,因疫苗本身就是一種減低了活性的病毒,接種后必然會起一定的副反應。
多喝水休息
首先,要讓寶寶多喝白開水,多休息。還可以用薄薄的生土豆片貼在針眼上吸收腫塊。注意觀察若高燒38.5度以上,請去醫院診治。
洗澡對于因環境溫度過高引起的低熱可能會起到降溫的效果,但打預防針后最好不要洗澡,至少4小時內不要洗澡,可以擦身。
一般的原則是38.5度以下,不要吃退燒藥,打退燒針,要給寶寶多喝水。注意環境溫度是否過高。在炎熱的夏季,氣溫很高,嬰兒自身調節體溫的能力又差,媽媽抱著嬰兒時熱氣不易散發,使體溫升高。但是這種發熱一般時間不會太久,再給孩子放在涼爽的地方,稍微扇一扇,給孩子飲一些清涼的水果汁,或給孩子洗個溫水澡,幾小時后體溫就會降到正常。在冬季,如果室內溫度過高,嬰兒又包裹得過多,也會使嬰兒體溫升高。
若高燒38.5度以上,請立即讓醫生確診是病毒感染的,還是細菌感染的,病毒感染就用抗病毒藥(如:利巴韋林),細菌感染的就用抗菌素(如頭孢類),不要急于退燒,燒只是表象,要把病因找出來。
不要迷信輸液。醫生說了,可以吃藥的不要打針,可以打針的不要輸液,關鍵是要用對藥,而不是用重藥。
疫苗作為一種“異物”植入人體,身體敏感的人對它可能反應比較大。專家建議,孩子由于注射疫苗而出現發燒后,應讓孩子多喝水,適當增減衣物。由于小兒自身調節體溫的能力差,年輕媽媽可以給孩子實行物理降溫,用酒精兌一倍水,在寶寶的腋下、頸部、四肢及大腿根部擦拭,以促使皮膚散熱。如孩子持續高燒39度以上,則應入院就診,查清發熱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