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生活方式必不可少
現代媽咪坐月子期間需要遵守正確的生活守則,這些守則與科學、健康息息相關。
1、要有舒適的環境:盡量避免吹風,不論熱風或冷風,包括空調風。因為產后氣血虛弱、筋骨松弛,風寒濕邪易趁虛而入,引起感冒、風濕、關節酸痛、腹瀉等疾病。室溫應維持在25~28℃。
2、保持清潔的衛生:頭發、身體要經常清洗,以保持清潔,避免遭受細菌感染而發炎。洗頭、洗澡要用40℃左右的溫水,洗完頭后要及時用干毛巾擦干頭發。
3、保持舒暢的心情:保持良好心情,不怒、不躁、心胸開闊。醫書有云:女子之病十倍難治于男子,因女子多憂愁思慮也。三分治七分養,心情好病好得就快,所以一定要保持樂觀的心態。
4、禁性生活:產婦產后一月內禁止過性生活,產婦在坐月子期間過早過多同房,會引起神疲乏力、不耐疲勞、記憶力下降、體寒怕冷等癥狀。為保險起見,百日后才可。
適度活動:盡量少抱小孩,少做家務勞動,產婦過早過多地從事家務勞動,都會加重上肢及后背肌肉、關節、肌腱、韌帶的負擔,會造成手腕、手指關節、肩背部等上肢部位發生勞損性疼痛。
注意用眼:不要流淚或長時間大量閱讀或上網,否則會傷害視力。所以閱讀時姿勢要正確、時間不要太長、光線要充足。最好讓眼睛每15分鐘就休息10分鐘。
充分休息不可少
充分安靜的休息不可忽視
1、產婦每天一定要安靜睡8~10小時。
2、產后初始,產婦覺得虛弱、頭暈、乏力時,必須多臥床休息,起床的時間不要超過半小時,等體力逐漸恢復就可以將時間稍稍拉長些,以1~2小時為限,以避免長時間站立或坐姿,導致腰酸、背痛、腿酸、膝踝關節疼痛。
3、產婦過早過多地下地活動或久站,以及穿著鞋底太薄太硬的鞋子,會引起下肢肌肉、韌帶、關節勞損酸痛等癥狀。
手術后,媽咪的腹部傷口會疼痛,但這種疼痛是可以忍受的。如果疼痛難忍,就要請醫生檢查,是否腹壁有血腫等情況。
術后陰道會流血,流血量不應超過月經量,過量者應報告醫生,及時查找原因,進行治療,以免失血過多。
術后注意事項:
第1天:產婦在床上躺著,可有家人幫助按摩雙下肢。
第2天:拔出導尿管后,可下床自行上廁所,約每3小時排尿1次。過脹的膀胱會影響子宮的正常收縮,還可能引起產后大出血。
第3天:可在室內扶墻練習踱步。如感覺頭暈、難受,應立即上床休息,謹防摔傷。
第7天:腹部傷口通常在手術后7天拆線,拆線后,咳嗽時要用手按壓傷口兩側,防止震開傷口。
手術后要特別注意衛生,除每日洗臉刷牙、飯前便后及哺乳前洗手外,還應保持傷口處的衛生。當然外陰部的衛生也不可忽視。
手術后的飲食,特別是針對術后是否需要忌口,可以請中醫師進行中醫體質辨識,根據產婦不同體質進行有針對性的飲食搭配及調護。
tips小產更需要坐月子
很多人認為小產根本不需要坐月子,這樣的理解是錯誤的!無論是自然流產或是人工流產,都要好好休養至少15天。我國今年4月通過的《女職工勞動保護特別規定(草案)》也明確指出,將女職工生育享受的產假由90天延長至98天,并規范了產假待遇:女職工懷孕未滿4個月流產的,不少于2周的產假;懷孕滿4個月流產的,不少于6周的產假。這也為小產后需要坐月子提供了法律制度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