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避免命令口吻
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有些父母喜歡以家長的"權威身份"對孩子采用命令式的語氣,但這種單方面的命令方式對幼兒自尊心的發(fā)展會產(chǎn)生負面的影響。幼兒完全按照父母的意思做事,孩子的自主性受到壓制,很容易使得孩子形成膽小、懦弱的性格,而有些孩子則容易產(chǎn)生逆反的心理,對父母采取反抗的態(tài)度。
家長不會理孩子是否對事情感興趣,只要家長認為是不好的,就立刻制止,命令孩子"改正"過來,這種沒有顧忌孩子心理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感覺他們受到很少的關愛,是一種傷害孩子自尊心的行為。
家長應通過多溝通了解孩子的心理,改變居高臨下的教育方式,用平等、友善的態(tài)度與孩子交流思想,在語言上要變命令式口吻為商量式口吻,或者"建議"。"建議"從形式上看是在征求孩子的意見,作為孩子也必定會認真聽。并且"建議"是讓對方作出判斷,有利于自然地培養(yǎng)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判斷能力。
一些孩子往往喜歡將想法付之行動,家長不應該一味的制止打壓,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使用"疼痛教育"方式:在明顯會失敗或犯錯誤的小事上允許孩子去嘗試,當結果如家長所料時,切忌嘲笑和訓斥孩子,而是要幫助孩子分析原因。有了切膚之痛后,多數(shù)孩子會對同類問題改**度,對家長的勸導也更容易接受。另外,如果家長放手讓孩子一搏,結果換來出乎意料的成功,也是一種鼓勵創(chuàng)新的開放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