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令式
有的孩子頑皮貪玩,父母認為這樣的孩子需要人催促,比如“該做作業啦!”“該上床啦!”等等。然而這類家長的管教方式太過簡單粗暴,難從本質上解決問題,只會讓孩子越來越反感。
嘮叨的結果:催促過多過量,孩子會在內心對家長產生抵觸或怨恨情緒,疏遠了親子關系。孩子長期帶著這種負面情緒不容易養成開朗的性格、寬闊的胸懷和積極的處世態度。
習慣式
有些家長對于批評自己孩子的詞簡直是“張口即來”、“花樣百出”。比如“你天天賴床,以后能有什么出息!”“就你這樣愛看電視,以后就只能當‘坐家’。”等等。一般來說,這類嘮叨和個人的性格有關,批評自己的孩子其實更多是一種自言自語。
嘮叨的結果:在孩子還小,不懂事的時候,長期被家長批評容易使其產生不自信、自尊感差等心理問題。在孩子成熟后有自己的判斷力之后,會對于這樣的家長產生怨恨情緒,從而疏遠了親子距離。
發泄式
有些家長當遇到工作上的壓力或生活中的不愉快時,就很容易嘮叨。其實這是不良情緒的一種無意識的轉移。比如,“你怎么還出去玩?快去寫作業!”等等,平時本來允許孩子做的事情,突然就變成孩子的不對了。這會讓孩子不知所措。
嘮叨的結果:孩子成了家長的出氣筒,當家長存在這樣的情緒狀態時,孩子也可能被“傳染”,養成反復無常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