肢體水腫怎么辦?
有些孕婦,在妊娠中、晚期出現下肢水腫。輕者限于小腿,先是足裸部,后來慢慢向上蔓延,嚴重的可引起大腿、腹壁或全身水腫。經休息或抬高下肢后能自行消退者,不需特別介意,但如腹壁也水腫,或經適當休息后仍不能消腫者,應到醫院檢查發生水腫的原因,不能麻痹大意。
在妊娠期,發生肢體水腫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由于懷孕后盆腔血液回流到下腔靜脈的血量增加,而增大的子宮又壓迫了下腔靜脈,使下身和下肢的血液回流受阻,因而下肢靜脈壓力升高,以致小腿水腫。
血液稀釋。孕婦的總血容量增加了,即血漿比紅細胞增加得多,而血漿中所含蛋白質的量并沒有隨血漿的增加而增加。所以,通常孕婦的血漿總蛋白較正常非孕婦低,再加上有些孕婦因妊娠反應、蛋白質的攝入不足或吸收障礙,以致血漿蛋白含量不足,促使血漿膠體滲透壓降低而發生水腫。
內分泌的影響。妊娠期間內分泌功能發生一系列的改變,體內腎上腺皮質激素、抗利尿激素等分泌增多,腎小管對鈉的重吸收作用增強,造成體內鈉潴留而發生水腫。
臍帶繞頸怎么辦?
臍帶繞頸是胎兒分娩時常見的情況,一般認為這與臍帶過長和胎動過頻有關。血管長度比臍帶長,平時血管卷曲呈螺旋狀,而且臍帶本身由膠質包繞,有一定的彈性,故繞頸周數與胎兒的存活程度大多無直接關系。只有在臨產以后,隨著宮縮加緊,下降的胎頭將纏繞的臍帶拉緊時,才會造成臍帶過短的情況,以致不能順利分娩。這時纏繞周數越多越危險。通過B超檢查可在產前看到胎兒是否有臍帶繞頸,有時腹部還可聽到較明顯的臍帶雜音。因此,這時更需要勤聽胎心,注意胎動,以便及時采取措施。發現臍帶繞頸后,不一定都需要進行剖宮產,只有胎頭不下降或胎心有明顯異常(胎兒窘迫)時,才考慮是否需要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