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神經發展不確實 整體成長皆受限

編輯:靜渝

  神經成熟化的過程解析

  長庚兒童醫院復健科職能治療組組長黃恢濤表示,神經發展主要是由幼兒本身動作、感官的反應來顯現。終其人一生,舉凡身體各個感官接受器所接收到的各項訊息,都會由神經傳達至大腦,再由大腦指揮身體各部位做出反應。因此神經發展可說是動作發展的先決條件之一,而且會伴隨動作的成熟顯現出來。

  神經成熟化有一定月齡及發展路徑,并反映于動作表現上。嬰幼兒初期動作可能以固定的反射型態居多,隨著神經系統成熟或整合,反射型態的動作模式漸漸被整合到日常反應當中,因此動作型態也更多元化,并且控制得更自如,再也不像初期那么僵化。以下為神經成熟化概略過程:

  0~2個月

  脊髓階層:面對外界的刺激,開始有一些肢體反射,即經由上述傳導路徑做出一些畢竟初階、原始的反應。

  4個月

  腦干階層:2~4個月期間,家長可以發現,當小寶寶轉動頭時,面向的手是伸直的,而另一手卻是彎起的,此即表示還存有不對稱的張力反射。約至4個月時,就已逐漸擺脫整體性的反射動作,剩下局部的身體部位反射動作。

  6個月

  中腦階層、亦有部分孩子于6個月神經成熟即到達大腦皮質階層了。

  前期的反射已消失的差不多了,個別自主的動作越來越多。除了肢體動作的靈活以外,平衡反應也越來越好,幼兒不僅可以控制身體局部的動作,亦可加以整合,自主地形成更多功能性的動作。

  由此可以發現,神經發展和生理發展會相互影響。神經成熟可以讓動作控制更為自如,進行更高復雜度的各種功能表現。而有了敏捷、協調的動作,又可增加環境探索的經驗,提供大腦多元化的刺激,進而促進整個神經系統的成熟。所以家長可別以為只要孩子年齡一到,會自然而然地具備各項能力,事實上,前期若缺乏足夠的環境刺激,及探索的機會,對神經、動作發展大大不利。

  神經發展的阻礙有哪些?

  自寶寶出生后,醫師即會篩檢有無神經發展的異?;蚩赡艿膿p傷,以便及早施以治療。然而扣除掉這些先天不足的孩子,現今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因動作發展受限,連帶影響其神經發展。黃恢濤表示,如欲避免這個問題,請家長務必留意妨礙神經發展的因素,幫助孩子順利成長:

  營養因素:維他命B群和葉酸有益神經發展,不過目前大部分的孩子營養都不虞匱乏,除了某些罹患特殊疾病的孩子以外,營養影響的部分有限。

  環境刺激不足:爸媽工作忙碌,便將孩子委由祖父母、保姆照顧,然而照顧者不見得能配合孩子的發展,提供足夠的刺激與活動機會,因而無法讓神經在一連串刺激、整合、反應的過程里,漸漸發展成熟。

  過度保護:現代孩子生的少,相對容易產生過度保護的情況,孩子在地上爬怕他弄臟,自己學步走又怕他跌傷,最后干脆什么都幫他代勞。孩子缺乏自己活動與探索的機會,自然無法透過充足的感官經驗及肢體動作回應給神經系統,無形中妨礙神經系統發展。

  缺乏活動空間:這一方面可能為整個大環境的改變,另一方面則來自于父母的限制,孩子活動一少,整體發展也跟著受影響。

  父母須知!啟蒙教戰守則

  或許家長會覺得神經發展很抽象,不知該如何幫助孩子,黃恢濤表示,其實只要順應孩子的階段性發展,提供足夠的探索機會及協助,神經發展自然會跟著提升。而要達到這個目標,有幾點要加以注意:

  配合孩子的生理發展

  家長應了解孩子各階段的發展里程,以便適時給予成長所需的感官刺激及動作練習,同時確認他有按照正常的里程進展。如大動作方面:3個月時可俯臥抬頭,4~5個月會翻身,七坐八爬等。而細動作方面,3個月會吃手,6個月會抓東西放嘴巴及敲打物品,7~9個月會出現食指按壓動作,9~10個月可用手指取物,10個月會拍手等,這些都是很基本的參考標準。家長平時可多收集相關資訊。

  足夠的空間:唯有充足的活動空間,才能配合他的動作發展,拓展探索的范圍及經驗,促進神經、動作發展的良性循環。

  選擇適當的玩具:玩具可讓孩子在游戲的過程中達到潛移默化,但前提是玩具應符合孩子的階段發展,而且盡量變化不同玩法,及具備多元刺激。

  兼顧安全性及挑戰:讓孩子在安全的范圍內,又能接受一些適度的挑戰,從中提升自己的能力。而這又要回歸到孩子的發展里程,過猶不及可都不是件好事喔!

分享到:

av福利导福航大全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