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新手媽咪可能都會有手腳疼痛的狀況發生,“媽媽腕”和“跟痛癥”都是新媽咪容易患上的手疼腳痛疾病,雖然不是多嚴重的疾患,但也給新媽咪的日常生活和育兒計劃帶來煩惱。專家提醒新媽咪,平時要注意預防,多了解和使用緩解、減輕疼痛的方法,走出手疼腳痛的困擾。
“媽媽腕”發生的原因――雌激素分泌因素造成腕管水腫
“媽媽腕”癥狀通常是慢慢加重,而不是突然發生,嚴重時不但會妨礙手腕的運動,也會影響睡眠,患者會覺得關節僵硬,甚至像神經痛一樣,會往上痛到手臂,往下痛到大拇指的末端。在做手掌抓握、大拇指蹺起、手腕往小指側變曲時,疼痛常常會加劇。可看見在手腕橈骨末端莖突處有一點點水腫,按壓時疼痛。
“媽媽腕”的預防:
懷孕的媽咪如在分娩前感到手部不適應帶護腕,護腕可以起到保護媽咪手腕的作用,有效預防因為外來刺激對手腕的影響。
適當的手腕部的轉動活動是有必要的,特別在冬春季這些容易發生關節疼痛的季節,媽咪們一定要做好預防。
媽咪若是手腕感覺不適應減少拿重物,避免單手提拿1公斤以上的重物,因為單手提拿重物會加重手腕和手臂的負擔,一旦對手腕造成損傷恢復起來是很緩慢的。避免重復性地進行手腕下彎的動作,讓手腕多休息。 做家務時減少長時間過度使用手部的動作,要適當地休息,避免大拇指、手腕過度勞累。
什么是“跟痛癥”
女性在產后發生足底疼痛是常見的癥狀,這是患上了足底筋膜炎,是一種足底的疼痛性炎癥,位于足底足跟處。醫學上又稱為“跖筋膜炎”,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足痛癥,俗稱“跟痛癥”。正常情況下,在女性的足跟骨下方有一層脂肪組織。體重增加時,在進行雙足站立負重活動中,過多的重量會增加對這層組織的壓力,而使其遭受破壞,引起足跟痛。走路走多了或者穿著后跟較淺又不堅固的鞋長時間站立,這都會增加足部的負擔,患上足底筋膜炎的幾率更大。除此之外,如果女性有先天性足弓異常,比如高弓足或者低弓足患者,較正常足弓女性更容易患上足底筋膜炎。
“跟痛癥”的癥狀
1、行走時足跟底疼痛;足底有明顯壓痛點。嚴重患者站立甚至休息時也會有疼痛感。
2、典型的疼痛常發生在清晨剛起床后下地行走時。疼痛有時較為劇烈,主要是因為當你睡覺時,自然放松雙腳,使足底筋膜變短并且松弛;而醒來后即刻行走,會使足底筋膜受到明顯牽拉引起疼痛。
3、在足底近足跟處,您通常可以按壓到明顯痛點。有時壓痛較劇烈,且持續存在。
預防“跟痛癥”
避免在懷孕及產后穿著高跟鞋 孕期和產后媽咪們應把足底墊軟。可以在工作活動時,盡量穿著運動鞋。同時可以使用足跟墊保護足跟。
足跟墊使用的注意點 雙腳同時穿戴,保證左右受力均勻,這對于體重過重的孕婦是非常有幫忙。
讓雙腳得到充分休息在感到足痛時,應該讓你的患足充分得到休息。發作嚴重時,需要盡可能地減少足部活動,包括走路、爬樓等。
控制體重過快增長孕媽咪應控制體重的過快增長,因為體重增長過快,會加重身體對足部的壓力,從而導致足痛的發生。
為你的雙足減壓建議媽咪們將足底放在冰袋上休息放松,每天幾次,每次幾分鐘,這對減輕雙足壓力會有一定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