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都有哪些壞臭臭呢?
二、壞“臭臭”擒拿記
講完了不同時期寶寶的便便之后,很多媽媽又會疑惑,怎樣才能及時地發現寶寶的壞“臭臭”,將疾病扼殺于搖籃之中呢?其實很容易,只要你媽媽不要把寶寶排出來的便便馬上丟掉,戴上口罩仔細觀察,準能發現一些新東西的。
1號“壞臭臭”:新生兒24小時不排便
正常寶寶會在呱呱墜地后的24小時內排出人生第一次胎便,并在2-3天內會排盡。如果寶寶超過24小時才排便或只排少量便便,這意味著有腸道方面的異常狀況。
如果你的寶寶經常這樣,就要懷疑是否患上了先天性巨結腸了,這是一種消化道發育畸形,可引起寶寶的便秘以及腹脹。但臨床上,不少家長以為這是腸胃功能差或者奶粉不好而忽視治療。
2號“壞臭臭”:蛋花湯樣大便
每天大便5-10次,含有較多未消化的奶塊,一般沒有黏液。
這種便便多見于吃牛奶或奶粉的寶寶。如為母乳喂養則應繼續,不必改變喂養方式,也不必減少奶量及次數,多能自然恢復正常。如為混合或人工喂養,需適當調整飲食結構。可在奶粉里多加一些水將奶配稀些,還可適當喂些含糖鹽水,也可適當減少每次的喂奶量而增加喂奶次數。如果2-3天大便仍不正常,則應請醫生診治。
3號“壞臭臭”:綠色稀便
這一般表現為糞便量少,次數多,呈綠色黏液狀。這種情況往往是因為喂養不足引起的,這種大便也稱“饑餓性大便”。由于喂養不足,糞便中主要成分是腸道分泌物,暗褐色或暗綠色大便次數較多,量少,有粘液。
這種情況也可能是消化不良:為黃綠色,稀水狀,質不均勻次數多。最后就是可能肚子受涼,注意寶寶腹部一定不要外露,肚臍受涼寶寶也會因不適拉綠屎。
給寶寶買含有多種維生素和人體所需的微量元素的奶粉,調整腸道菌群,促進腸道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增強腸道功能。
另外,母乳喂養的寶寶大便偏酸,膽汁中膽紅素轉變為膽綠素多一些,大便就呈綠色。所以此時媽媽也要注意飲食,多吃易消化的食物以便給寶寶提供質量好的奶水。但對于奶粉喂養的寶寶,奶粉的選擇也是很重要。一般選擇奶粉時要注意含有適量的的鐵等礦物質和微量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