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老老實實地將具體某個人的出生日往前減去280天,這應該是胎兒的發育天數,之后再根據工具書查出1914—1979年間不同人受孕日的地磁場情況。
結果相當出人意外。調查結果表明,在地磁場強度下降的情況下男孩的出生率要高于女孩出生率。這就是說,在地磁攝動減弱的日子里受孕,9個月后多生男孩,男孩同女孩的比例是16∶10。而當地磁場攝動的曲線圖達到最高極限時,女孩同男孩出生的比例是15∶10。
一個人性別的形成絕不只是X和Y染色體的偶然組合
盡管這些研究帶有醫學性質,但是絕對不能沒有地球物理學知識。科學家只能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來看待我們的地球。
眾所周知,地球的地磁場是個很復雜的結構,它充當著地球保護罩的作用。順便說說,很多研究人員都認為,正是有了地磁場及其變體,地球上才有了生命。
實際上,一個人性別的形成絕不只是X和Y染色體的偶然組合,而是機體為了作為生物體的一個人生存和順利發展的復雜過程。
比如說,受孕過程一般偏向于孕育女性胚胎。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平衡差度,是因為男性和女性在人類進化過程中被賦予的使命有所不同:女性求穩,男性則求變,經常想有所創新。
這就意味著,每當外部條件不是那么好,像地磁場攝動水平上揚時,生殖細胞便提供了生女的先決條件;反之,如果攝動水平下降,也就是說在較好的條件下,生男的概率就增加。這些先決條件出現的機理目前尚不清楚。不過科學家們推測,它跟血液細胞中的自由基質點數量有關。
也許就是因為這種血液成分的改變決定了生男生女,生物學家們還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事實:當冬天不是一般的難熬,而簡直是遭罪的年份,比如溫度驟然下降,雪代替了雨,大氣壓急劇變化,每個生物體都會啟動它的保護機制。人類正是想方設法生育賴以保持其數量的女性?,F在就明白了,為什么近50年來女性會多于男性?正是在這個時期,太陽活動明顯加強,地球上空出現磁暴的次數也明顯增多。
那怎么辦呢?是不是每個家庭在得到科學家關于地球地磁場情況預報之后都可以自行安排要男要女?科學家對此并不贊成,因為這還僅僅屬于理論上的推算,而要得出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還必須得做大量嚴肅的試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