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網特稿】在秋冬季節交替的時候,寶寶容易感冒發燒,發燒對于寶寶來說可大可小,這時期的感冒和發燒多數是病毒引起的,爸媽也不要過于著急用藥,媽媽還應該注意幫助寶寶的清熱解毒,這才能“對癥下藥”,讓寶寶更快痊愈。
立冬了,小兒由于免疫功能較弱,最容易發生感冒進而出現發燒癥狀。專家說,小兒感冒在冬天這個季節大多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性感冒有一個自限的過程,所以,父母在用藥上不必過于著急。生病其實是自身免疫能力的鍛煉過程,自身免疫系統防御本身就需要一定的周期,一般感冒的病程都需要經過3-7天才可以。因此在感冒用藥上,要以緩解癥狀為主,能口服盡量選擇口服藥。
避免盲目的使用退燒藥
小兒發燒 避免盲目使用退燒藥
專家表示:“如果小兒發燒在38℃左右,可以選用一些中藥退燒藥,例如小兒熱速清、羚羊角口服液等。相對西藥的退燒藥,這些藥物的副作用較小。如果超過38.5℃,則可以選擇西藥退燒藥,如泰諾林、百服寧等?!?
服用退燒藥往往只能使孩子在短期內退燒,等到藥效周期一過,又會出現病情的反復,這是正常現象,因為化學退燒藥只是針對發燒癥狀起作用,并不能消除引起孩子發燒的感染因素。
發燒是小兒感冒最常見的體表癥狀。如果只是一般的發熱性發熱,媽媽們無需要急著退燒,因為這種發熱癥狀是一種正常的機體免疫反應。一般情況下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免疫力。而過急用藥退燒不僅無助于真正解決退燒,還不有損寶寶健康。不過需注意的是若孩子發燒超過38.5℃或者曾經有過高熱驚厥、低熱引發癲癇史的孩子,一定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退燒。
一歲以下的孩子發燒,可以物理降溫為主,如果物理降溫效果不好,可用一些退熱貼、涼水袋。但是,當高燒38℃以上時,就應該使用退燒藥,一般三個月以上的小兒就可以用退燒藥。出現發燒等癥狀,一般建議父母在家觀察三天,如果三天還不退燒,最好上醫院進行系統的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