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愛打人?可能平時太壓抑

編輯:zhangxiaoqi

  哭哭啼啼招關注

  孩子的有些哭泣是有心理需求的,表現一般是,偷偷抹淚,哭聲較小,哭泣中穿插一些行為來吸引大人的注意,比如發出聲響或做小動作等。出于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家長一般不鼓勵孩子哭出來,導致他們的情緒無法釋放和表達。不少家長在孩子哭泣時,會采取3種錯誤的處理方式。

  1.責怪與評判:諸如“走路怎么不小心”、“這點小事也哭,太懦弱了”之類的話,使孩子得不到家長情緒上的認同和安慰,讓他們不敢再在家長身上尋找依靠和支持,損害親子關系;同時,孩子會將“懦弱”之類的負面詞語接納到潛意識中,降低自我價值感,容易導致他們缺乏自信。


孩子的有些哭泣是有心理需求的

  2.錯誤轉移:很多家長在孩子遇到挫折時,會給他們食物來轉移注意力,這導致孩子成年后會將食物或購物與解除痛苦的情緒聯系起來,形成錯誤的壓力應對方式。轉移注意力也是對孩子情緒的變相壓抑,剝奪了孩子表達情緒的機會。

  3.推卸責任:“都怪桌子不好,弄疼寶寶”,許多家長說過這樣的話,殊不知這會讓孩子養成推卸責任的習慣,導致孩子長大后遇到挫折時,不會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而總是把責任推卸到別人身上。這也會讓孩子不愿意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不知如何從挫折中總結出經驗和教訓。

  對策:孩子哭的時候,父母首先要接納哭的情緒,明白孩子有這個情緒需求,需要經歷哭的過程。家長還要對此情緒持認同、支持的態度,比如可以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摔跤了很痛,媽媽也很心疼,別害怕,媽媽和你在一起。”這是家長增進親子感情的一個契機,讓孩子感受到“在我傷心的時候,還有人在支持我”。

  上學就喊肚子疼

  有些孩子一提上學就喊肚子疼、頭暈,甚至嘔吐、暈厥,可到了醫院又查不出原因。這就是孩子的軀體障礙。焦慮時,人常常會呈現出一些軀體性癥狀,如肚子疼、發燒、腹瀉、出虛汗等。比如有的孩子害怕上學,就會每到周日晚上開始肚子疼,這并不是裝出來的,而是一種軀體障礙的表現。還有的孩子心理壓力很大,不但會壓抑他們的發展能力,扼殺創造性,還會降低自尊和自信,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導致身體上的障礙。

  對策:家 長需要先帶孩子去醫院,排除器質性疾病。如果查不出問題,那說明很可能是孩子心理有問題了。家長需要詳細詢問,讓孩子覺得父母可以信賴,以便找出他們焦慮 的原因,并想辦法解決。父母如果發現孩子過度自責,就應該及時調整對他們的期望和要求,中止各種偏激的、有悖情理的“高標準、嚴要求”。父母應該學會通過 評價孩子努力的過程來肯定孩子,充分肯定他們所付出的艱辛和取得的進步。對處在發展過程中的孩子來說,過程比結果更重要。

分享到:

av福利导福航大全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