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父母后 你的身份定位正確嗎?

編輯:zhangxiaoqi

  在養育子女的過程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呢?是尊重、理解、鼓勵,還是引導、規矩、塑造,或者說約束、管教、懲罰?就我而言,育己即是育兒。

  試想,在高速公路上我們突然停車或闖入了對向的車道會出現什么情況?輕則造成交通塞車,空耗時間、精力,重則導致交通事故。因此,能清晰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守住自己的界限,履行自己的責任,才是我們安全、順暢行駛的保證。開車如此,育兒、工作、生活,又何嘗不是如此?但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很多父母通常會出現以下兩種自我身份錯誤定位的情況:


為人父母后,你的身份定位正確嗎

  一、越位,即父母對自己不該負的責任進行越界干涉

  諸如孩子不吃飯時,我們總是追著喂;孩子不寫作業時,我們總是在一旁陪著寫;孩子間發生點小糾紛,我們就急著出面找對方去算賬,等等。父母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本質上是對孩子的不信任。不相信身體是孩子自己的,吃飯是本能;不相信求知是每個靈魂固有的能力,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這種越位,往往源自父母搞錯了邏輯,顛倒了因果,把孩子的現狀和表現作為教育的起點,只想著采取各種辦法去“對付”、“管教”孩子。

  但是要知道,孩子的現狀和表現往往是父母教養方式導致的結果。因為我們總是追著喂,所以孩子可以不準時吃飯。因為我們總是陪著孩子寫作業,所以孩子可以不單獨完成。因為我們總是出面替孩子解決問題,所以阻礙了孩子能力的建立和社會性的發展。最終的結果是導致孩子認為:飯是吃給媽媽看的,作業是給媽媽做的,朋友是給媽媽交的,孩子自己永遠不會分清自己的界限,負起自己的責任。

  小結:父母負起自己的責任不越位,承擔自己的義務,守住自己的界限,捍衛自己的權利,是構建良好親子關系和教養孩子的前提。

  二、失位,即父母自己該履行的教育責任沒有履行

  常常聽到很多年輕的爸爸媽媽抱怨自己的父母幫忙帶孩子帶出了各種問題,然而我們是否反省過,教養自己的孩子,就是自己的責任、義務和權利。我們有什么資格去要求老人,一定要按照我們的觀念和方式去帶我們的孩子?老人有老人的性情、觀念和生活方式,本身老人愿意幫忙帶孩子,我們就該心懷感激了,怎么還能抱怨他們或要求他們改變?

分享到:

av福利导福航大全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