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時,若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均低,特別是低于正常值低限,此時淋巴細胞相對增高,說明是病毒感染,不用抗生素。若病毒感染并不嚴重,非單純皰疹、EB病毒等,也不需用抗病毒藥物。病毒感染后2-4周,白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會恢復正常,不需用升白細胞藥物或免疫增強劑。
發熱是炎癥所致的說法完全正確,但炎癥并不意味是細菌感染。病菌(細菌、病毒、支原體等)、外傷、過敏等都會引起相應部位的炎癥。比如:咽部紅腫可以是病毒感染所致,也可是細菌感染所致,還可是嚴重哭鬧局部受到機械刺激所致。若將炎癥形容為一個社區,細菌感染也就是其中幾棟房子。
科學退熱的方法
若發熱確定為是病毒感染,通常不應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只針對細菌和一些特別微生物,如支原體;并沒有殺滅病毒的功效。抗生素不僅不會縮短病毒感染病程,反而會導致的腸道菌群失調,增加病痛。抗生素不是退熱藥物!千萬不要根據發熱程度或期限作為選擇抗生素的標準,而應根據病因。
感染的嚴重程度不是以病毒或細菌感染作為標準,應該以感染程度作為指標。血常規、C-反應蛋白等化驗可反映感染程度。其實,孩子的難受程度是反映感染嚴重程度的最好指標。如孩子精神狀況好,即使高熱也不用高于著急;如孩子精神狀況差,即使不發燒也應看醫生。
對于反復呼吸道病癥(咳嗽、發燒)的孩子,應該進行免疫功能+過敏原的檢查。如果真是免疫功能低下,應該使用免疫增強劑;如果是過敏,需要去除過敏原和抗過敏治療。不要遇到孩子發熱、咳嗽就糾結于是否是細菌感染,是否該使用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