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天計劃:如何讓寶寶一夜安睡?

編輯:zhiban | 出處: 媽媽網

  二、寶寶睡眠模式解讀

  在日常生活中,絕大多數父母認為,只有孩子晚上睡得沉,沒有出現明顯翻動,才能夠擁有較好的睡眠質量。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是不是一定要像家長們所想的那樣,只要安靜沉睡才是最好的?想要揭開這個謎底,我們首先要了解孩子的睡眠結構。

  1.睡眠結構

  睡眠解構分為兩個時相,一個是非快速動眼睡眠,一個是快速動眼睡眠。兩個時相的循環交替進行,構成了整個睡眠。那么這兩個時相具有哪些特征呢?

  1)非快速動眼睡眠(NREM)

  非快速動眼睡眠狀態下,孩子保持安靜睡眠,無明顯的眼球運動,全身代謝降低10%-25%,腦血流量減少,腦神經元活動減少,呼吸平穩、心率減慢、血壓下降、體溫降低,全身感覺功能減退、肌肉張力降低。這一時相的作用在于幫助孩子恢復精力體力,繼而促進生長激素的分泌,推動孩子的體格生長,屬于深層睡眠。

  2)快速動眼睡眠(REM)

  當孩子處于快速動眼睡眠下,會進行快速眼球運動,被稱為活躍睡眠,又稱為做怪期。這種睡眠現象的背后,實際上是孩子在將白天所獲得的信息,在腦內進行分類加工,繼而加深記憶的過程。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大腦會對信息進行短時記憶和長期記憶處理。例如背電話號碼屬于短時記憶,而想要把獲得的信息轉化為長期記憶,就需要對記憶進行重構。這種重構很大程度上是在夜間快速動眼下完成的,因此家長們看到的孩子表現出來的不踏實狀態,實際是腦部發育的過程,并非孩子晚上沒睡好。

  處于這一時相狀態下,寶寶腦活動狀況與清醒時相似,除腦以外全身的代謝率降低,EEG活動強,呼吸不規則,心率增快,血壓波動,體溫調節功能喪失,感覺功能減退,肌肉張力降低,面部表情比較豐富,并出現較多的肢體運動。

  3)NREM睡眠與REM睡眠交替出現

  6個月以后,孩子的睡眠狀態為“覺醒-安靜--安靜睡眠-活動期睡眠”,進入睡眠后為“淺睡—深睡—活動睡眠---睡醒”的狀態,以45分鐘為一個循環,而成人則平均為90分鐘為一個循環。

  兒童慢波睡眠末期交替至其它淺睡眠時可能會產生三種狀態:

  ①自然地轉入其它睡眠階段而開始下一個睡眠周期;

 ?、诔掷m覺醒直至完全清醒;

  ③不能從深睡眠中完全出來進入下一個睡眠周期,也不能完全清醒,即表現為部分覺醒狀態,為覺醒性異態睡眠。這種狀態在兒童中十分普遍,包括夢游、覺醒紊亂和夜驚,這類臨床表現可單獨存在或幾種并存,亦可伴隨其它睡眠障礙。

  很多媽媽表示,夜間孩子睡覺時幾乎每隔一個小時就會醒一次。實際上,這是因為孩子處于多個睡眠周期的循環交替中,所以呈現出半夢半醒的狀態。

  2.睡眠能力與規律化

  1)睡眠“規律化”

  想要改善孩子的睡眠質量,減少夜醒、哭鬧次數,讓孩子在兩個睡眠周期的循環交替中,安靜地進入下一個睡眠周期,就需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獨立睡眠和自我平靜的能力,使睡眠規律化。這種自我平靜能力是孩子出生后逐步學習所獲得的技能,并非孩子本身天生具備的,因此需要父母有意識地進行強化和引導。

  2)不同月齡寶寶的睡眠時間(建議)

  寶寶睡眠時間的長短因人而異,個體之間差異較大,并沒有必要完全按照書本時間要求。只要孩子睡醒后處于清醒狀態,即可說明之前的睡眠質量較高,父母無需過分焦慮。

  以下是不同月齡寶寶的睡眠時間(僅供參考):

分享到:

av福利导福航大全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