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補坑:“果蔬肉蛋”直接補鐵?
吃菠菜補鐵在很多家長中的呼聲很高,但實際上,菠菜中所含的鐵其實很有限。原來的“菠菜含鐵豐富”實際上是學術界的一個烏龍事件,菠菜中的鐵不但很難被小腸吸收,而且菠菜中還含有一種叫草酸的物質,草酸很容易與鐵發生化學作用形成沉淀。研究表明,菠菜中僅有1%的鐵在腸道中吸收,90%與草酸結合,導致鐵不能被人體所吸收利用。除了菠菜,民間還流傳吃紅棗來補鐵。然而,每100g鮮棗含鐵量只有1.2mg,而鮮棗經過曬干成為紅棗后,鐵也會隨著水分流失一部分,所以紅棗補鐵收效甚微。另外,喝牛奶、吃蛋黃也是一些家長為寶寶選擇的補鐵方式。雖然牛奶營養豐富,但其含鐵量非常低,吸收率也不高,所能吸收利用的鐵含量非常少;而蛋黃中鐵含量雖然豐富,但其鐵的吸收率比牛奶更低,僅為3%。平日里,家長可以給寶寶吃一些含鐵豐富且吸收較好的瘦肉以及干凈的動物血液,并在初期添加輔食時選擇強化鐵的米粉。
所以,當身體嚴重缺乏時,家長需要遵循醫囑額外為寶寶補充鐵制劑,
醫學坑:“缺鐵性貧血”只是因為“缺鐵”?
對于缺鐵性貧血的成因來說,多是由于膳食鐵攝入不足而引起的,常見于4個月到2周歲左右的寶寶。寶寶4個月后,從母體獲取并儲存的鐵消耗完,并且母乳的含鐵量逐漸減少,若輔食添加不合理,則很容易發生貧血。除了保證膳食中足夠的鐵以及額外補充鐵制劑以外,為寶寶補充維生素A也十分必要。說到這里,很多媽媽可能會有所困惑,缺鐵性貧血為何要補充維生素A呢?這是因為維生素A在轉鐵蛋白合成(負責把儲存鐵轉運到造血器官)、亞鐵血紅素合成過程中發揮著決定性作用,一旦缺乏必然會影響運鐵蛋白的合成,致使機體內儲存的鐵無法順利到達造血器官而影響血紅蛋白合成,間接導致造血功能下降。此外,維生素A缺乏還會影響亞鐵血紅素合成時鐵的利用率,以及會使機體對感染的易感性增加,這些都會抑制骨髓造血功能。而且維生素A對于增強身體免疫力、促進身高增長和視力發育都很重要,但又因其在食物中的含量有限,即使是1歲后添加多樣輔食的寶寶,也應該遵循醫生專家建議額外補充至3歲。
所以,對于缺鐵性貧血,除了補充常規鐵制劑外,一定不能忽視每天額外為寶寶補充維生素A(伊可新)。
缺鐵性貧血在確診前,會有相當長時間的隱性貧血期存在,這時候寶寶身體的血色素往往是正常的,但對于生長發育卻已造成影響。因此,即使寶寶“白白胖胖”的外表下也可能隱藏健康危機,需要家長提高警惕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