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文化是我國春節傳統習俗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過年期間,各色各樣的美食齊聚家中,寶寶難以抵擋美味的誘惑,自然看到什么都想吃兩口,因此也更容易出現“病從口入”的現象。寶寶身體的各項器官功能還沒有發育成熟,一旦家長稍有疏忽,則很可能出現積食、消化不良等情況。為了避免這些現象的發生,家長一定要提前做好功課。
積食的危害遠超想象,不要因小失大!
小兒百病,積食為先。雖然積食是寶寶常見的一種癥狀,很多家長也都知道積食的一些表現,比如腹脹、食欲差、大便干燥或酸臭、打酸嗝、哭鬧、夜間磨牙、出汗、易驚醒等。但很多家長不知道的是,如果寶寶積食的現象長時間得不到緩解,則會引發嚴重危害。
直接危害——引發各類腸道疾病
寶寶的腸道功能還沒有發育完全,一旦發生積食,則會使得未充分消化的食物積聚、堵塞在腸道。而腸道上接脾胃、下連肛腸,是中間樞紐環節,如出現積食則會導致腹脹或者便秘。如果積食未得到及時調節,在腸胃系統上就會向縱深發展,導致孩子脾胃發育受到抑制,形成頑固性消化不良(疳積)。此外,過多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攝入還會引起腹瀉的發生,而這種消化不良性的腹瀉,會引起寶寶體內營養素的流失、影響營養吸收,對生長發育造成影響。
間接危害——招致多重“并發癥”
積食容易導致脾虛,寶寶脾胃不好,就容易偏食、厭食、挑食,致使營養不均衡,時間長了會發生營養素缺乏,甚至誘發缺鐵性貧血。此外,積食還可能引發咳嗽,即“食咳”,而頻繁的咳嗽會損傷寶寶的呼吸道,從而增加呼吸道感染發生幾率。同時,胃腸道還是人體最大的免疫系統,而脾胃損傷后,也會造成免疫系統失衡,發生蕁麻疹、濕疹等過敏問題的可能性大大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