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三:奶水不足請求外援?
雖然很多媽媽都有堅持母乳喂養的意愿,但又擔心奶量不夠,寶寶吃不飽,于是不得不求助配方奶粉等外援。但是,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建議, 6 個月內純母乳喂養是最佳的嬰兒喂養方式。在添加輔食后,最好能持續母乳喂養至2歲或更長時間。確實,寶寶有可能因為各種原因,比如銜接乳頭姿勢不正確、早產兒吸吮能力稍弱、母親乳頭乳暈水腫或乳頭凹陷、舌系帶過短等,導致暫時吃不到足夠多的母乳。但媽媽也別輕易放棄,首先要學會判斷寶寶是否獲得充足的母乳,最簡單的方法是觀察寶寶的吸吮方式、大小便情況。如果寶寶是深而慢的吸吮、停頓及吞咽,吃奶后有滿足感,且每天換 6-8 次很濕的尿布,排大便 2-5 次,體重也逐步增長,說明奶水充足。其次,如上文所說,應掌握正確的開奶及哺乳方式。最后,如果乳汁分泌真的出現問題,千萬不能一味催乳,以免出現奶結、硬塊、乳腺炎等問題。媽媽可以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找出問題的根源,這樣才能有效解決母乳不足的問題。
奇葩說四:生理疼痛非常正常?
生理性奶漲是乳腺腺泡開始分泌成熟乳的過程,因為受到泌乳素的影響,不斷腫脹變大。再加上此時奶量開始增加,乳房會變得十分充盈腫脹,出現紅腫、疼痛,甚至發熱的癥狀。大量臨床觀察表明:如果新生寶寶在前2天不吸或少吸媽媽乳房,產后3-4天,媽媽會經歷非常疼痛的生理性乳漲,且腫脹程度跟前期吸吮頻率和時長直接相關。因此,可以讓寶寶多吮吸幫助排出乳汁,或采用“反向壓迫軟化法”,為寶寶軟化出一塊便于含接的“著陸地”,以便寶寶能深入含接;如果根本排不出乳汁,可以請專業人士按摩緩解,切忌野蠻操作,也不能過度按摩。如果是其他問題導致,要盡快找出原因,采取積極措施緩解疼痛,此時最不需要的就是“女子本弱,為母則剛”的犧牲與容忍。
設立母乳喂養宣傳日,既說明母乳對寶寶成長發育的重要性,也表明母乳喂養的現狀仍不容樂觀。為了孩子健康成長,希望每一個媽媽都能遠離“奇葩說”,“喂”愛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