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喂養三大“準則”,條條牢記于心!
1、進食合理有規矩:科學喂養第一步——純母乳按需哺乳,即寶寶餓了就可以喂奶,喂奶的間隔和次數不受時間限制,但要注意觀察寶寶身體的變化情況,及時做出調整。奶粉喂養的寶寶,要按時哺乳,并嚴格按照說明書沖兌奶粉,避免沖兌過濃,產生喂養過度。在寶寶4-6月時要科學添加輔食,并且按照粗細搭配、由細到粗、由軟到硬、由流食到固體的方式進行,舉個例子:湯汁-稀泥-稠泥-糜狀-碎末-稍大的軟顆粒-稍硬的顆粒狀-塊狀等。此外,家長最好選擇帶有刻度的喂食碗,以掌握寶寶每次的進食量,并根據年齡需要隨時調整。另外,家長還要管住自己的手,飯前別給孩子吃零食,尤其是食用過多零食和油炸等非健康食物,不邊吃邊玩,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2、營養均衡花樣多:營養攝入是健康成長發育的基礎條件之一。蛋白質、脂肪、維生素AD、鈣、鐵等營養素都要為寶寶均衡攝入。除了考慮營養均衡和健康外,食物的色、香、味也是需要家長格外注重的,平時可在烹調上多花些心思,做一些花樣輔食。此外,小編要特別提醒家長是,有些對寶寶的成長發育發揮關鍵作用的營養素,在母乳、奶粉以及日常食物中的含量十分有限,通過日常膳食難以獲得足夠的量,所以特別需要額外補充,其中就包括寶寶出生時醫生建議每天補充的維生素AD(常見如伊可新)。0-3歲是寶寶身體各項發育的黃金時期,維生素A對促進視覺系統發育、骨骼發育、身高增長、免疫系統發育以及預防缺鐵性貧血都發揮重要作用;維生素D不僅是鈣質“搬運工”促進鈣吸收,對預防小兒佝僂病、增強免疫力也很關鍵。由于天然食物中的維生素AD含量不能滿足寶寶快速發育的身體所需,所以無論是否給寶寶添加了多樣化的輔食,維生素AD也一定要至少堅持服用到3歲。
3、挑剔爭吵全不要:寶寶吃飯時掉飯粒、弄臟衣服是正常現象,家長不要過多挑剔、嚴厲責備或者在飯桌上發生爭吵。相反,給寶寶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進食環境,他的大腦也會形成“吃飯=很開心”的反射,這樣一來可輕松讓寶寶愛上吃飯,長高長壯。運動是幫助消化吸收的好方法,帶寶寶多進行跑跑跳跳的戶外活動,熱量消耗增加了,寶寶自然有饑餓感。當然,如果寶寶真的很不喜歡某種食物,千萬不要采取哀求、恐嚇或哄騙的方式逼孩子吃。
吃是人生大事之一,寶寶健康發育必然離不開吃,吃得均衡營養才充分,吃得科學補得才到位,各位家長切記切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