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誤區”:發熱需科學處理謹慎對待
1、發燒是洪水猛獸?
“發燒不是壞事,難道還是好事不成?”事實上,發熱既是一種癥狀,又是機體抵抗病毒或細菌感染的保護性反應。家長不必將發燒視為“洪水猛獸”,最重要的是確定病因,再對癥下藥。
為了減少寶寶生病發燒的頻次,平時一定要注意提高寶寶自身的免疫力,增強對病菌的抗感染能力,及時補充有助于寶寶免疫系統發育的營養素。其中,有“抗感染維生素”之稱的維生素A,可以保持人體皮膚黏膜、呼吸道黏膜、消化道黏膜的結構完整,抵御病原菌的入侵。與此同時,提高血液中吞噬細胞的吞噬能力,及時識別并消滅病原微生物。此外,維生素A和D對激活人體免疫系統也有作用,能夠提高免疫細胞活性,促進抗體生成,讓寶寶擁有更強的戰斗力。維生素AD攝入不足會影響寶寶免疫系統功能發育,降低呼吸道、消化道黏膜的防御能力,患病風險會大大增加,而0-3歲又是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也是最易缺乏維生素AD的階段,所以醫生才建議寶寶從出生起每天一粒伊可新維生素AD滴劑,并堅持服用到3歲,從內而外做好“預防工程”。
2、高燒會燒壞腦子?
家長之所以對寶寶發燒如此膽戰心驚,多是因為對“燒壞腦子”一說深信不疑。但一般來說,發燒作為一種癥狀,本身并不會造成腦部損傷。有些寶寶之所以會患上腦炎、腦膜炎、脊髓灰質炎或其他腦部疾病,是因為這些疾病的病毒感染了腦部細胞。這也是為什么醫生一再強調,當發現寶寶發燒時,家長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退燒,而是判斷病因,以免貽誤病情。而人體體溫達到41℃以上的超高溫,會引起肝腎臟器損害,甚至呼吸衰竭,要及時就醫。
3、擦浴冰敷可退熱?
雖然擦浴、冰敷等物理降溫常被認為是有效又安全的退燒方法,但實際上降溫效果并不是很明顯,只能局部或在短時間內降低體溫,之后又會逐漸回升,還有可能造成寒顫、局部凍傷等危險,不宜使用。家長應該本著讓孩子舒適的原則合理降溫,比如將室溫控制在寶寶舒服的溫度( 24℃-26℃為宜);適當減少衣物幫助散熱,絕對不能包裹焐汗,導致熱量在寶寶體內儲積,出現 41℃ 以上的超高熱;同理,被子也不能太厚,還要適當通風。
現在你知道寶寶發燒要怎么做了嗎?擺正心態,用對方法,要有耐心,才能幫助寶寶平安、從容地度過這一關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