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山縣紀委通報,清仁鄉副鄉長楊成毅作為橫溪村駐村干部,對橫溪村的情況不清,在抗震救災工作中工作不在狀態、工作落實不到位、責任心不強,經縣委研究,決定免去其副鄉長職務。一不小心成為“震后首名被免職干部”后,楊成毅在接受多家媒體采訪時表示,服從上級決定,免職后仍會積極工作,“大災大難當前,我這個官位子不要緊,只要能服務就好”。

救災現場的被免鄉長楊成毅
從多家媒體的采訪報道來看,楊成毅被免職似乎有被“冤”的成分。當縣委書記帶隊的抗震救災督察組到達他駐點的共星組時,該村物資發放現場恰好“一度出現混亂”,而作為負責人的他卻“脫崗”了。如果說他脫崗是回家去了,被免職自是理所應當,問題在于他脫崗是去了該鄉最偏遠、人口第二多的永林組。這個村受災很重,而物資卻是整個鄉里最缺乏的。擔任鄉“抗震救災全面工作組組長”的他,帶領工作人員給永林組送去一批救災物資。
暫且撇開楊成毅該不該受免職處分不論,楊成毅在被處分后的“淡定”無疑是讓人稱道的。災后沒有回過一次家,一直戰斗在救災第一線,連著幾天沒怎么睡覺的他聽到免職通知后,不但不發牢騷,反而提出繼續參與救災工作的請求。一句“官位子不要緊,只要能服務就好”,是大災大難中閃亮的精神火花。
在大災大難面前,“官位子”意味著比平日更重的責任。發放物資時,楊成毅不在共星組的崗位上,工作又沒交接好,對“混亂”確實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工作失誤是明擺著的。但換個角度想,災情緊迫,作為抗震救災全面工作的負責人,他從全局出發,先冒雨前去救援災情更嚴重的村組,恰恰又是負責任的表現。這也正是楊成毅說“我接受這個處分,但我不后悔,我盡力了”的底氣,也是他“坦然”的原由。
另一方面,在大災大難面前,“官位子”又有可能意味著更多的計較。不可否認,當大災大難落到“轄地”,地震源也成為新聞源,成為輿論中心,官員不可能不戰戰兢兢。不過在惶恐的同時,又很可能想有所表現。這心態很正常,但反應過度的話,就可能會對抗震救災的本義有所背離。比如對抗震救災中“宣傳”的重視過度。有媒體報道說,蘆山縣沿途,當地政府特地組織一些孩子,讓他們手拿牌子宣傳“感恩”,還要求各村委會成立“宣傳組”,除宣傳知識外,“做一些感恩方面”的宣傳。就楊成毅被免職這事來說,是不是也存在對救災物資不足導致的發放“混亂”反應過度的因素?
大災大難,確實是考驗官位子的特殊場景。楊成毅有過失坦然承擔,對官位子不執念;有責任毅然擔當,對官位子不留戀,不因失去官位子而頹唐,真是條漢子。
一句“官位子不要緊,只要能服務就好”,是大災大難中閃亮的精神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