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地狂潮方興未艾
白云新地王的誕生仿佛又讓人們感受到房企大鱷們瘋狂搶地激情。而事實上,白云地塊的出讓并非是5月賣地的結束,而相反,5月土地狂潮才剛剛開始。
在接下來的半個月內,廣州十區二市將有12宗地塊推出市場,其中商服用地5塊,住宅用地7塊,從供應區域來看,中心六區有7塊,外圍區域有5塊。總供地面積為66.09萬平方米,起拍總金額近61.6億元。
經緯行提供的數據顯示,2013年建設用地供應計劃3月底出臺后,從5月開始住宅用地供應放量。5月將7塊宅地以掛牌出讓或公開拍賣的方式推出,其中白云、海珠有3塊住宅用地推出,以緩解中心城區住宅用地供應的緊張。
同時,為防止地王產生,白云區兩宗住宅地塊均采取“限地價,競配建”的出讓方式,且中小套型戶型比例不低于60%,競價階梯為400平方米保障性住房(每400平方米應建設不少于10套保障性住房)。但經緯行研究中心分析認為,“即便如此,中心區宅地的日趨稀缺,也將促使發展商展開激烈的爭奪。”
此外,在商服用地方面,天河、番禺、蘿崗和增城均有商服用地推出,其中番禺區南村鎮萬博商業區地塊三、地塊四較受關注,兩宗地用途均為商業用地兼容商務用地,建筑面積總計18.5萬平方米,總掛牌起始價達11.1億元,樓面起拍價均為6000元/平方米。
開發商缺地是拿地熱根源
今年以來,對于土地市場的猜測聲音中,絕大部分的分析都認為,由于有限地價競配建這種新模式誕生,將會令廣州很難有新地王的誕生。但白云地王的出現已經在打破這種推論。
而事實上記者發現,不少房企對于土地已經開始有高度的渴望。從國家出臺調控政策以來,一些大型房企就進入了謹慎的拿地狀態當中。盡管從去年開始,不少開發商又重啟了攬地模式,但仍有不少企業處于觀望。而今年,這種觀望情緒普遍被沖淡,土地儲備量少的房企只能瘋狂搶占優勢地塊。
在5月6日白云區同寶地塊的爭奪中,這種跡象表現得最為明顯。在經歷了半個小時爭奪后剩下的佳兆業和中海地產兩家房企,都是目前在廣州土地儲備極為缺乏的企業。佳兆業在廣州早已無盤可售,而手上只有去年通過自然人拿下的天河黃博大道堅紅化工廠小面積地塊。而中海地產目前在廣州也是處于“無米狀態”,手上在售的只有白云區的中海云麓以及蘿崗區的中海譽城(樓盤資料) 兩大項目。
缺地少儲備讓這些房企對于土地資源趨之若鶩,特別是中心區的優勢地塊更是發力爭奪。“從4月初的土地推介會不難發現,不少開發商迫切拿地,對中心區宅地虎視眈眈。而緊接的5月將有多幅宅地出讓,預計將上演多場激烈的土地爭奪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