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婚禮份子錢30年變遷
30年前被面、毛毯都是“份子錢”

李先生是上世紀80年代結婚的,他告訴記者,1982年那會兒結婚不講究什么“份子錢”,親朋好友往往送些有紀念意義并且比較實用的禮物。
“比如有的親戚送的是毛毯、毛巾被,有的朋友送一對漂亮的漱口杯子,長輩送一套紫砂茶具,還有送四件套的等等;如果是禮金,也就2塊錢、3塊錢、5塊錢的,最多不會超過10塊錢?!崩钕壬貞?,家中沙發上鋪的毯子就是當年結婚時親友送的,價格不高,當時也就3塊錢左右,但質量很好,一直用到現在。
“到了上世紀90年代,生活條件好了,工資拿得比以前多了,份子錢就普及開了,但印象中一般也就是幾十塊錢。”李先生表示。
現在“份子錢”200元起步
轉眼30年過去了,人們的工資從原先的幾十元漲到了現在的幾千元,“份子錢”似乎也遠遠跑過了CPI和劉翔,少則翻了百倍,多則漲了千倍。
記者從多位“85后”結婚者中了解到,目前南京出席婚禮時,“份子錢”起步價基本定位在200元,即便有事來不了的,也會托朋友帶來至少200元的份子錢,也就是說,南京“份子錢”已經最少翻了100倍。
而對于同事朋友中關系比較好的,一般會給400元,關系更親密的會給600-800元,領導給下屬紅包一般是600元起步。當然,如果關系特別好的,也可能送1000元,或加送特別購買的禮物。
至于親人中長輩送給晚輩的結婚禮金,那就會更多,一般都是一兩千元起步,關系很親密且家庭條件好的,也可能給出萬元紅包,比30年前增長逾千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