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
學生 600元緊巴巴,加上聚餐買衣服根本不夠
陳同學是浙大寧波理工學院旅游管理專業剛剛畢業的學生。
一天的吃飯不會超過20元。
學校一碗粥兩毛錢,包子八毛錢,豆漿有五毛的,現磨的貴一些,一頓早餐差不多兩三塊錢,中餐和晚餐如果一葷一素就差不多六七塊錢,女生基本兩個菜就可以了。男生花銷就會大一點。
大學里,女生電話費差不多就一個虛擬網的費用,20多元。交通費也很便宜,因為有3折的公交卡。
600元錢,算上吃飯費用、電話費、公交費,會過得緊巴巴。如果加上同學聚餐、購買衣服,那這600元是遠遠不夠的。
記者又問了幾個同學,得到的差不多都是同樣的答案。大部分同學每月零花錢在1000元左右,男生比女生高一些。
家長 應該讓孩子夠花,高消費他(她)自己掙
作為家長,你愿意給剛剛走進大學校門的孩子多少錢呢?記者昨天隨機采訪了幾位家長。
陳先生是私營業主,女兒考的是北京的大學。他說:
每個城市消費水平都不一樣。我女兒去的是北京,消費水平應該比較高,現在還不知道具體要給她多少。但我覺得,應該讓孩子夠花。她現在應以學業為主,不希望她通過打工來補貼生活費。
王女士家住高橋,女兒今年被浙江理工大學錄取。她告訴記者:
打算每個月給1500元吧,我家有個親戚前兩年在嘉興上學,每個月是1200元。現在物價那么高,1500元應該差不多。說到打工,要看她自己的意愿了。
“我只想滿足他的基本生活,如果其他高消費,我希望他自己掙!”這是一位父親的心聲。他說,因為自家孩子是男生,所以不怕吃苦。
對于生活費問題,高校不少一線教師認為,作為一個純消費者,大學生經濟來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消費要考慮到家庭經濟狀況,另外還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陷入感性消費誤區,沉迷于盲目消費中,要學會安排自己的生活、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