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對孩子來說,最開心的就是拿壓歲錢了,不過,和小孩子的壓歲錢總被父母以各種理由“幫忙保存”不同,大學生的壓歲錢父母是不會要的。但如何花壓歲錢,現在的大學生也有自己的想法。
孝心族:為父母買保險
“我給父母買了保險,父母的安全保駕護航,我感覺這壓歲錢才花得值。”揚州大學園藝與植物保護學院的大二學生沈濤說,每年他都會收到壓歲錢,以前他的壓歲錢也是給父母的,但自從上了大學后,父母就不要了,所以他想著用壓歲錢為父母做點什么。“今年我用壓歲錢為父母買了兩份保險。”
沈濤說,他記得小時候都是爸爸媽媽幫他買保險,但父母從來都沒給他們自己買過。“從去年開始,我就希望能為父母買份保險,但是自己一年中最大的一筆收入就只是春節時候的壓歲錢了。于是,用壓歲錢給父母買保險成了最大的期盼。”
沈濤說,如今他已經讀大二了,他已經決定,在大學期間,他在學好知識的同時,會去做一些兼職,多賺點錢給父母,盡點孝心。

“現在問父母要錢都感覺不自在。”柳志康是江蘇大學大一的學生,他說,四年前他就開始用壓歲錢投資。“這樣可以培養我的獨立理財能力。”柳志康說,他家是做生意的,受家庭的影響,他從小就有生意頭腦,從高一開始,他的壓歲錢就用來投資基金。
“在父母的耳濡目染下了解了許多理財項目,聽他們的建議我選擇了比較穩妥的基金。”柳志康說,他每年會拿出5000元作為本金,第一年沒經驗,是在爸爸的指導下才盈利800元。
記者了解到,不僅僅是柳志康,不少大學生都會選擇一些新型的理財方式,他們都希望通過這些方式,來培養自己獨立的理財能力。
公益族:用壓歲錢獻愛心
采訪中記者還發現,現在不少大學生熱衷公益事業。剛剛上大一的王益華就是其中的一員。他父母都是工人,收入并不高,他的壓歲錢也不多。“我已經把一部分壓歲錢寄給了希望工程。”王益華說,他生活得很幸福,有父母的疼愛,但還有不少兒童生活比較困難,他就想用壓歲錢為需要幫助的人做點事情。
王益華說,每年捐出部分壓歲錢已經有好幾年了。“在他小的時候,我們就以他的名義來捐款。”王益華的父親說,后來兒子長大了,就開始自己用壓歲錢獻愛心。“今年共有1200元壓歲錢,我捐出了600元,錢雖少,但是我的一份心意。”王益華不好意思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