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肚子里呆了26周就急著要出來,結果出生時體重僅1公斤,幾個重要臟器沒有發育完全,一度被認為“救不活”……昨天,在常州市兒童醫院新生兒保溫箱,呆了兩個多月的堅強寶寶黃成終于挺過危險期,近期有望出院。
這兩個月是怎么過來的
26周男嬰早產 兩個月挺過“四道關”
2013年11月15日凌晨兩點半,懷孕僅26周的宜興市民黃潔,在宜興市人民醫院產下一名男嬰,體重僅1公斤。“當時醫生就說孩子太小,想要成活很難。”黃潔和家人不忍心孩子剛來這個世上就離去,表示要不惜一切代價保住他,后來當地醫院的醫生建議他們把孩子送到常州市兒童醫院救治。
當天凌晨5點,早產男嬰黃成轉院到了常州市兒童醫院新生兒科,醫生檢查發現孩子的幾個重要臟器都沒有發育完全,無法自主呼吸和進食,顱內還有出血的情況,隨即安排他住進了保溫箱,并24小時監護。
入院兩個多月來,小寶寶黃成陸續挺過了呼吸關、顱內出血關、喂養關和感染關。“寶寶肺發育不完全只能依靠呼吸機,治療后有改善但仍需吸氧。另外,孩子查出顱內出血,現在也好轉了。”常州市兒童醫院副院長、新生兒科主任屠文娟說,經過積極救治,黃成已經挺過了最危險的時期,目前各項體征都比較平穩。
通過鼻飼喂養 從1公斤長到2.95公斤
入院后,小寶寶黃成一直睡在一種恒溫恒濕的保溫箱內,這種保溫箱一個價值45萬元,里面的床被設計成“鳥巢”樣式,后期醫生會每周定期讓孩子和媽媽親情互動,進行“袋鼠式護理”,通過親子接觸促進孩子的神經發育。
因為胎齡小、病情重,小寶寶黃成只能通過鼻飼喂養,醫生會將奶打到他胃里。一開始是糖水,耐受后開始鼻飼母乳。每次喂奶跟繡花一樣小心翼翼,從開始的每頓0.5毫升,慢慢增加到現在每頓40毫升,每天8-12頓。但醫生表示,孩子的吸吮能力還需要進一步鍛煉,加上肺功能不好,吃奶的時候不會換氣,吃奶時易出現青紫。
“寶寶剛入院的時候只有1公斤,現在已經有2.95公斤了。”屠文娟說,寶寶黃成近期有望出院。
小故事
父母送醫生萬元紅包
結果錢被存為住院費
“對于醫生我們有太多感激,沒有他們就沒有我的孩子。”昨天在常州市兒童醫院,寶寶的爸爸胡盛榮激動地說,在醫院度過的這兩個月,他和家人感受到醫生護士們親人般的關懷。
胡盛榮告訴記者,住院期間他曾送出一萬元紅包,結果錢被悄悄打進了住院費,這讓他萬萬沒想到。“入院第四天,我給醫生送了一萬元紅包,希望他們全力保住孩子,但沒想到的是,一個多月后我查賬發現,送紅包當天這一萬元就被打進了住院費里。”胡盛榮說道。
對此,屠文娟表示,遇到家屬送紅包的情況醫生通常都會先收下,然后再及時上交,“家屬的心情我們能理解,當時如果不收下家屬會不放心,所以我們一般先收下,然后再返還到病人的住院賬戶里。”